公益中科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04/6211035.html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决战,也开始趋向于信息化、技术化。在武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航母在战场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依靠舰队中其他武器提供保护和供给,自己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
截至目前,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母决战,还要数年爆发的塞班岛战役。当时日本舰队和美国舰队分别出动9艘和15艘航母,在塞班岛附近展开了一场关乎“国运”的豪赌。
如果日本赢了,日本的士兵将重新占领塞班岛,既有力避免东京被空袭,又能借着掌控塞班岛及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在太平洋战场占尽优势。
如果美国赢了,美国就能成功抢滩,在占领塞班岛后,更好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这样一来,美国就拥有了直接轰炸日本本土的前进基地,能够加快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为欧洲盟军实行诺曼底登陆计划创造更稳定的环境。而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事实证明,日本赌输了。
眼看塞班岛战役的结果已见分晓,日本指挥官率先切腹自杀,连同士兵、平民在内的2万日本人则选择跳崖自尽。美国在此收获了关键的胜利。
美日关系的变化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日本其实是全球局势的受益者。当时,英国为了阻挡沙俄在黑海的扩张,与日本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日俄战争爆发后,更是为日本提供了不少战争贷款。而对美国来说,日本也有不少用处。
为了阻挡苏联意识形态的扩张,阻止苏联在中国东北任何南下的可能,美国在日俄战争中站到了日本的一边,放开手脚向它出口了不少石油和废钢铁。
可以说,这个时候,日本对俄国的侵略,符合英美的利益,尤其是保障了英美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英美对日本的态度都是以“拉拢”为主。
但等到日本表露出侵略全中国的野心之后,它就超出了英美对日本框定的限度,反过来损害到了英美的利益,并对它们产生了威胁。
英美对日本的态度就从“拉拢”变成了“忌惮”。美国更是以掐断对日本的石油和废钢铁出口为要挟,严令日本撤出中国。
双方开始了多轮谈判,后者在美国的威逼下,头脑一热,上演了偷袭珍珠港事件。这样一来,原本就在和苏联、中国作战的日本,正式惹上了新一个强敌。就这样,原本计划一个个单挑的日本,被迫打起了最不擅长的群架。
塞班岛战役的背景和经过
在美对日作战之后,日本尤其重视西太平洋的战况,并为保护本国领土,抢先攻占了西太平洋中心的马里亚纳群岛。日军称呼其为“太平洋的防波堤”。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呼,是因为占据马里亚纳群岛后,日军就扼守住了太平洋航道的咽喉,可以更好为其远洋作战提供补给,同时,还能凭借地理优势,阻断美国空袭日本本土尤其是东京的可能。
因此,日本极其重视这个“太平洋的防波堤”,一直不断向马里亚纳群岛调集大量部队和兵器,努力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
作为马里亚纳群岛的中心岛屿、中太平洋地区的防御核心,塞班岛更是设置有陆军第三十一军军部和海军中太平洋舰队司令部。
日本在为加强自己的防御能力不断做着准备,美国观察到这一动静,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
在日本不断向塞班岛增派部队的时候,美国也在沿途关卡进行了严密封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船只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日本也损失了不少武器和士兵。
但由于其不断尝试增兵,到了塞班岛战役快到爆发的时候,驻守在塞班岛上的日本陆军部队还是达到了2.8万人,海军部队则达到了4.3万人。
同时,在塞班岛上及附近海域,日军还配备有门火炮、49辆坦克以及9艘航母,做好了与美国夏威夷岛隔洋对峙的准备。与其同时,和塞班岛相距近海里的美国,却对塞班岛知之甚少。
为了成功攻占塞班岛,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年2月,在作战来临之前,美国不断设法了解塞班岛上的情况。
一方面,美国通过航空拍照方式,对塞班岛有关地域进行了反复侦察。这使得美国相继掌握了日军在岛上的设防、机场建设和岸滩登陆条件等情况。
另一方面,根据掌握到的情况,美国还设法让参战部队在与塞班岛地形近似的毛伊岛阿拉埃阿湾和卡胡拉弗岛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和演习。这使得塞班岛战役爆发时,美军的登陆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就像美国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