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今割裂的医患关系,谁之殇 [复制链接]

1#
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我老说现在的自媒体舆论环境,只会越来越破坏医患互信、撕裂医患关系。而其结果,最倒霉的只能是患者。很多人始终并不理解。

今天想起来十余年前的一个病例与大家分享。

时代背景/p>那时候自媒体还没如此兴盛,但是很多网站、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了点击率和销量,纷纷趋之若鹜的去大量报道各种匪夷所思的医患纠纷事件。

比如,年下半年轰动全国的“8毛钱石蜡油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闹剧。

年8月21日,新生儿陈某因腹胀被家医院治疗;3天后,医生向陈某家长出具病情告知书,告知孩子有肠梗阻,疑为先天性巨结肠,建议新生儿进行造瘘活检手术;8月25日,患儿父亲陈先生签字拒绝手术,医院就诊;9月5日,陈先生向媒体爆料,医院过度医疗,因为他医院仅开了售价8毛钱的石蜡油就缓解了孩子症状。

很快,全国大小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引起了全国范医院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波及了整个医疗行业,每天都有患者或家属向我们提及此事,整整持续超过一个半月之久。直到10月20日,医院小儿外科被再度证实患先天性巨结肠,并进行了手术。10月28日,陈医院发出一封公开道歉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致歉。道歉信称:“当初你们对我孩子的诊断是正确的。”事情至此告一段落。

此次事件虽然尘埃落定,水落石出,但由此次舆论风波导致的医患互信破裂、医患关系紧张却没那么容易消弭。

一个身边真实的病例:

一天,我院急诊来了一位突发胸闷的患者,男性,37岁,中学老师。那天他和同事篮球赛后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医院,大夫给他做了心电图,提示有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医生立即给他嚼服阿司匹林,含服硝酸甘油,急查心肌酶。交代病情要让他卧床观察并联系住院。

患者服药之后,症状很快便消失了,故拒绝留院观察,更不同意住院。医生好说歹说都改变不了他的主意。就连家属也劝说不了。总以为医生小题大做,居心不良。“我一点都不难受了,还住什么院?”医生无奈,只好签字离院了,千叮万嘱,“避免剧烈活动,有情况及时就诊”。

当天夜里患者出现发烧症状,再次来到急诊就诊。因为当时急诊病人多,大夫少等原因,值班医生没有查看既往病例,只是判断患者是着凉感冒了。于是开医嘱打了退烧针,拿了感冒药,又回家了。

结果这次很没再那么幸运,患者半夜在家中猝然倒地、抽搐,意识丧失。医院,身体早都凉了。经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呼吸心跳没有任何恢复迹象,无奈宣布临床死亡。

这次事件当然不会不了了之。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判定属于医疗事故。患者第1次就诊没有任何争议。大夫判断无误,处理及时得当,病情交代的也非常清楚,该签字的签字,该记录的记录。是患者不听劝说、医院的。

有问题的地方是第2次就诊。这次的医生根本就没查阅病历、患者也没当一回事,没提到白天的就诊情况,医生也就不知道它的风险所在,只是当成了普通感冒发烧。

错了就是错了,即使确实当时病人多,大夫少,也不能成为开脱的借口。

此次事故让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的人民教师丢掉了性命,同时也导致急诊科一名资深医师被调离了岗位,去了体检科。经调解判赔70余万元,由医院、科室及涉事医生分担。

其实这个病例并不复杂,诊断很明确,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只要患者当时住院,行冠脉造影,完全不会有性命之忧,甚至因为就诊及时,死亡心肌细胞的数量也会较少,大概率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但仅仅因为患者对医生过度的不信任,让自己错失了救命良机。

那么,到底是谁害了这位病人?是值班医生疏忽?是病人太自负?我想最重要的恰恰是媒体一味博眼球的夸大宣传,他们不仅丝毫不顾事实真相如何,仅凭一面之词,便发出所谓的新闻。其中不乏违背事实、夸大其词、甚至编造情节的情况。他们毫无社会责任感,挑拨医患对立,破坏医患互信,撕裂医患关系。

诚然,医疗行业从来不是清净之所,其自身确实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痼疾,但这些问题只是表象,其根源在哪里、其本质是什么?这些媒体从不去深挖、甚至从未有过触及。

包括现在的自媒体大V,博主网红,他们只知道利用社会痛点,挑拨群众情绪,火上浇油,割裂社会。

他们从没真正想过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只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扮演圣母,诱导病患跟“医院”去斗,跟“无德医生”去争。而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眼里,他们俨然就是“正义的化身”,是为民说话的“勇士”。

四五十年前,病人来了就交给医生,治好了,那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没治好甚至去世了,那就认命,医院、告医生;

而那时的医生也不用考虑患者费用够不够,也敢为病人做各种尝试、冒各种险。

而今,谁之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