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治疗老中医70年经 [复制链接]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临床有轻型、重型、爆发型,后两型较少见。


  本病属中医学“肠僻”、“肠风”、“脏毒”等范畴。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中医属“大瘕泄”(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七难)或“下利”、“脏毒”范畴。临床有急慢性之分,急者本文不加论述。慢性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甚至多年不愈,故亦称久泻。主证为腹泻伴黏液或脓血便,有似痢非痢,似泻非泻之说,有轻度里急后重腹痛或无里急后重者,亦有久泻黏液无脓血者。


  1、国医大师李振华验案


  患者,女,56岁。年9月初因生气饮食不节,食生冷水果和油腻食物,饮啤酒后发病,腹痛,痛则腹泻,腹泻黏液脓血便,多至10次/日,疲倦畏寒、四肢乏力,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肠镜检查示: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改变。辨证:脾虚湿滞,脾肾阳虚。治则:健脾利湿,温补脾肾。处方:


  炒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猪苓10g,桂枝5g,苍术10g,川厚朴10g,五味子20g,补骨脂20g,吴茱萸5g,煨豆蔻10g,炒薏苡仁30g,诃子肉12g,木香6g,*连6g,黑地榆15g,海螵蛸10g,干姜8g,甘草3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连续服用20剂,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小便利,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脓血便消失,舌象有所改善。减去黑地榆,守方又服用20剂,患者腹痛消失,黏液便消失,每天大便一次,大便成形,食欲、精神等均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及康复后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和不易消化食物。继续服用四神丸2月,近期随访一切正常。


  溃疡性结肠炎时溏时泄、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其病理主要为脾胃虚弱、脾虛湿阻,脾肾阳虚,肝气乘脾三个方面,亦即临床辨证治疗的内在病理依据。健脾温肾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思路。健脾化湿用白术,再温燥一些用苍术,辛温大热药用干姜、丁香,更热则要用大辛大温之附子,附子温脾肾之阳,防止过腻。攻而不过,补而不腻,热而不燥。干姜先用5~6g,药对症后再渐加量,腹泻收敛而不过涩,诃子肉不过10g,寒而不过苦,*连不过5~6g。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本身不能损伤脾胃。有黏液脓血便者,常加黑地榆、干姜、海螵蛸,收敛止血,化黏液。


  李老对脾胃病诊法有丰厚经验,尤其是望舌。如若舌体胖大则为脾虚,舌体胖大舌苔正常则为能食不能消,其病偏脾气不能运化,甚则水湿排泄失常出现浮肿虚胖,或导致血脂高、脂肪肝,甚至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则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则为脾胃气虚阳虛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华荣,罗湛滨,李郑生.李振华教授健脾温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河南中医,,26(8):17-18)


  2、何任验案


  患者,女,44岁,职工。年3月20日初诊。大便泄泻,里急后重为痢,便夹脓血,腹不痛。当地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服药后短时好转,旋即又作,日泄五六次。并有混合痔、脱肛。如此已历七八年,疲乏倦息,面色苍白,形体憔悴。舌质淡、苔白满,脉濡。宜升益脾气、理肠止泄。处方:


  *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生晒参9g,炙甘草10g,当归身10g,无花果30g,大枣30g,马齿苋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服下方药散:山药g,苍术g,诃子肉g,*连50g,石榴皮g。共5味,拣净,烘干,研细末。饭前开水送服,每次6g,每日2次。


  复诊:服药1周,腹泻明显减少,神情舒畅。乃再予上汤药14剂。并续服以上药散。服完汤药并1料药粉(约1个月),久年之腹泻治愈。


  本例患者初诊据其病史、病情,久泻七八年未愈,且有面苍白、脱肛,显为久泻而气陷血亏,此是本,故以补中益气汤治其本。并以健脾燥湿之山药、苍术,摄涩之诃子肉、石榴皮,清热燥湿、解毒固肠之*连,合成散剂,以解其脾虚夹湿毒之标。经服完半料药散,久泻即告痊愈。1料服完,未再复发。(何若苹.何任治疗疑难病医案3则[J].世界中医药,,1(1);34)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