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息肉及息肉综合征更新 [复制链接]

1#
苯酚的价格一般是多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4699.html

1、增生性息肉(HP)

最常见的胃息肉,占所有胃息肉的28-75%。随着年龄的增长,HP的发病率就越普遍。一般认为是黏膜损伤后过度再生的结果,常发生在慢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恶性贫血、邻近溃疡和糜烂处或胃肠造瘘部位。增生性息肉可以发生在整个胃。通常直径小于1.5cm,可以是单个或多个,也可以是无蒂或有蒂。息肉表面的小凹通常是扩大的,表面充血。息肉较大时,覆盖的黏膜常呈红色、易碎,息肉顶端可能有小的糜烂或溃疡。通常HP是良性病变,但文献也有恶性的报告。

白光内镜:贲门增生性息肉(HQ-)

NBI:贲门增生性息肉(HQ-)

白光内镜:贲门增生性息肉(HQ-)

NBI:贲门增生性息肉(HQ-)

白光内镜:胃体上部小弯增生性息肉(HQ-)

NBI:胃体上部小弯增生性息肉(HQ-)

白光内镜:胃体大弯增生性息肉(HQ-)

白光内镜:胃窦前壁增生性息肉(H-z)

NBI+ME:增生性息肉,表面腺管拉长(H-z)。

白光内镜:胃体增生性息肉(H-z)

靛胭脂染色:胃体增生性息肉(H-z)

NBI:胃体增生性息肉(H-z)

2、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占所有胃息肉的47%。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与胃底腺息肉的风险增加有关。胃底腺息肉是单发、多发、无蒂病变,发生于胃底和胃体上部。其形态特征为腺体囊性转化,壁细胞和主细胞排列。内镜检查,胃底腺息肉呈玻璃状,透明,无蒂息肉,直径小于1cm。病变多发,在任何年龄的男女患者均可发现。多数散发性胃底腺息肉不是癌前病变。因此,内镜治疗散发性胃底腺息肉是不必要的。

白光内镜:胃底腺息肉(H-Z)

白光内镜:近景胃底腺息肉(H-Z)

NBI:胃底腺息肉,可见扩张的血管(H-Z)

白光内镜:胃底腺息肉2mm大小玻璃状、透明、无蒂息肉

白光内镜:胃底腺息肉2mm大小玻璃状、透明、无蒂息肉

白光内镜:胃底腺息肉5mm大小透明亚蒂胃体息肉

白光内镜:多发性胃底腺息肉

NBI+ME:胃底腺息肉,息肉表面可见血管扩张(H-Z)

3、炎性纤维息肉

炎性纤维息肉在整个胃肠道都可以看到,但最常见于胃窦和幽门部。息肉以梭形细胞、小血管和炎性细胞增生为特征,常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内镜下观察界限清楚的、孤立的、小的无蒂或有规则凹陷的有蒂病变。对于较大的息肉,病变表面糜烂,常被观察为SMT。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都是偶然诊断出来的,而且息肉在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因此,局部切除是一种适当的治疗方法。

白光内镜:炎性纤维息肉

白光内镜:炎性纤维息肉

白光内镜:炎性纤维息肉

白光内镜:炎性纤维息肉

白光内镜:炎性纤维息肉

4、错构瘤样息肉

胃错构瘤性息肉由增生的腺体组成,腺壁上复盖着腺泡状上皮,并被平滑肌分支状核分隔开来,并伴有深腺部的萎缩。错构瘤性息肉的内镜特征是有带蒂的圆形息肉,表面充血和渗出。

白光内镜:胃错构瘤性息肉1cm大小亚蒂息肉

白光内镜:胃错构瘤性息肉6mm大小亚蒂有息肉,表面糜烂

白光内镜:胃错构瘤性息肉8mm大小亚蒂息肉,表面糜烂、渗出

白光内镜:胃错构瘤性息肉胃窦部1.5cm大小有蒂息肉,表面充血、渗出

白光内镜:胃窦部大弯处15mm的山田IV型息肉,病变表面覆盖正常黏膜上皮,表面凹凸不平。

病理:可见大小不同的囊泡腺管

5、幼年型息肉

胃幼年息肉很少能观察到,而且常常发生在幼年性息肉病的初期,不管是在胃部还是在整个胃肠道。胃息肉通常是多发的。他们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幼年型息肉病会增加患癌的风险,特别是在结肠中,但胃中也可能癌变风险。

白光内镜:幼年型胃息肉病,在整个胃窦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蒂的息肉。

白光内镜:幼年型胃息肉病,在整个胃体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蒂的息肉。

6、Cowden’sDiseasePolyps

Cowden’sDiseasePolyps也称为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Cowden’sDiseasePolyps患者患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风险会增加。近75%的Cowden’sDisease患者会发生消化道息肉。

白光内镜:Cowden’sDiseasePolyps

7、Cronkhite-CanadaPolyps

Cronkhite-CanadaPolyps通常与胃肠道其他部位的病变同时发生。无法区别幼年和增生性息肉,只有在有脱发,指甲萎缩,或色素沉着的临床证据的情况下才能诊断。详细资料可参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