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养颜有尺度,排毒需谨慎 [复制链接]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轻信江湖传言,相信黑心传销产品,牺牲的不光是你的美貌,还有你的大肠、甚至生命!

案例分享

患者小丽(化名),女,28岁,2年前出现便秘,食欲差、腹胀腹痛、面部起痘。为追求容颜,经熟人推销,宣称有某一种功能神奇的养颜排毒胶囊,可解决自己的“心病”。服用后,刚开始还算有一些作用,但过了几个月后效果就越来越差了。于是私自加大剂量,而自己的症状却是越来越严重,最终觉得难以忍受,医院就诊,遂后在内镜下行结肠镜检查。

见下图:

内镜可见:其结肠黏膜已大范围发黑,黑色素呈条纹状、斑片状、并沉着在结肠黏膜上,呈“豹纹样”改变。

诊断:结肠黑变病。

一、什么是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是结肠黏膜固有层中巨噬细胞内色素聚集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为特征的非炎性、良性、可逆性病变。其常与息肉、肿瘤伴发,也有观点认为有一定的癌变率。

温馨提示:该病一般没有症状,亦无特异性体征,故隐蔽性很强,只有在肠镜检查时才会被发现。一般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只要及时停用泻药,经有效调理,便秘症状改善,黏膜上沉着的色素会逐渐被消化、分解,多数停服泻药一年后,加上中药调理、饮食调理,黑变病都会改善甚至消失。但是如不及时处理,任其长期恶化,可能导致肠道增生息肉、腺瘤、结肠溃疡甚至癌变。

二、为什么会得黑变病?

1、追求养颜排毒而滥用泻药:其实宣称有排毒养颜功效的保健品,其实大多都是泻药,几乎都含有蒽醌类。研究表明73.4%的结肠黑病与滥用蒽醌类药物有关;

2、慢性便秘的不规范治疗,导致黑变病;

3、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使黑变病发病率提高;

4、结肠镜的普及和设备、技术的提升,提高了检出率;

三、什么是蒽醌类药物?

简单说蒽醌类药物就是泻药,药店里很常见,比如芦荟、大*、番泻叶、牛*解毒丸、三*片等,还有就是绝大多数宣称无毒无害,养颜排毒的保健品,其实就是很便宜的泻药,统统以蒽醌类为主要成分。

四、结肠黑变病常见于两类人群:

1.习惯性便秘患者;

2.追求美容养颜、减肥瘦身的人群;

保健产品中有九成是长期服用含有大*、芦荟、番泻叶等成分的泻药或者减肥茶等减肥产品。这些成分会刺激肠道黏膜内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色素,沉着在肠道黏膜内,引起黏膜黑变。因此,泻药、减肥药、通便茶、排毒胶囊等,切忌滥服。

五、造成便秘的原因

1.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如肠肿瘤、炎症等引起的肠道狭窄或肛门部出口梗阻;

2.功能性便秘:如结肠动力功能低下,肠蠕动功能减缓等;

3.饮食中缺少粗纤维病因者:在外进餐、不规律进食、无暇顾及均衡营养的摄取,粗纤维食物摄入就常常不足。

4.久坐不动者:久坐不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就变得松弛,蠕动功能减弱。

5、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者: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会抑制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6、饮水不足者:有些人即使补了水,便秘问题也没有得到改善。

7、排便习惯不佳者:工作紧张忙碌,或早晨时间紧迫,有了便意也不及时排便,常常忍着,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

8、肠道有益菌不足病因者:服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后,肠道内有益菌群遭到破坏,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六、怎么预防便秘呢?

1、积极治疗便秘和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2、避免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多摄取粗纤维食物和果蔬,以促使大便通畅。

3、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黑变病者应警惕结肠息肉及肿瘤的存在,注意定期复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4、生活中多进食蔬菜、水果以及纤维较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多运动,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应改用润滑性泻剂、胃肠道动力药或肠道益生菌来予以对症处理,而对于炎症性肠病及无明显病因的患者,重点给予严密随访。

END

特别说明

部分来源:胃肠病

本文仅做知识分享,不作为其他用途。

只为了让更多读者学习到这些宝贵的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