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主要是从患者的肛门进入,观察到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以及一部分回肠,从黏膜侧来观察患者的结肠病变,那么做结肠检查究竟能诊断哪些疾病呢?
01
结肠息肉。肠镜检查能够诊断结肠息肉,在所有肠道疾病中,息肉的发病率最高,结肠息肉是指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多种类型。结肠息肉的发生率约为1%-12%,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结肠息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随着时间推移,易发展成结肠癌。95%的肠癌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并送检病理活检。大量的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可高达90%以上。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02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I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IV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目前我国85%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理预后仍很差。实际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多遵循“腺瘤—癌”的发展过程,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左右,为我们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但因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而筛查意识缺乏,肠镜检查尴尬又痛苦等原因导致重点人群贻误了最佳诊疗时机。故提高人群筛查率、早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03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
04
结肠黑病变。结肠壁正常情况下是粉红色,但若长期便秘、腹胀,结肠黏膜就会慢慢变成黑色,被称作结肠黑变病,其主要原因是长期服用一些含有大*、番泻叶、芦荟等的减肥药或者通便药。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非炎症性的肠病,确诊后要立即停止服用上述减肥药或泻药,这种病有导致癌症的风险,但是否会使得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升高,目前尚有争议,但仍要注意纠正不良的排便习惯、适量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多喝水等,若长期便秘,医院就医。
关于肠镜检查相关事宜,陆医生()、王医生()。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