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真实案例
35岁的杨女士这一年来感觉很痛苦,早上排便很费劲,蹲了半天,怎么也解不出来,有时大便3-4天才解一次。医院消化内科便秘门诊就诊,医生诊断为慢性便秘。
02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目前临床上常用Bristol大便性状分类,便秘患者多表现为1型和2型。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7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达23.0%,80岁以上可达38.0%,在接受长期照护的老年人中甚至高达80.0%。
03
为什么会便秘呢?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境相似有关。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AID等。另外一些器质性疾病也可以导致便秘,比如结肠肿瘤、糖尿病、慢性肾病、帕金森病等。像杨女士今年换了工作,长时间坐着,缺少运动,另外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容易出现便秘。
04
便秘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便秘容易引起肛门直肠病变,比如痔、肛裂和直肠脱垂。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05
怎么预防和治疗便秘呢?
健康生活
调节生活方式
(1)多饮水:推荐每日至少饮水1.5-2L(大约3-4瓶矿泉水)。
(2)运动:适度运动(老年人和长期卧床病人尤为重要),推荐散步、晨跑等有氧运动。一般推荐运动量为30~60min/d,至少2次/周。另外腹部按摩也可促进肠蠕动,双手放在肚脐,顺时针揉着肚子按摩,每次按摩5-8分钟,每天2-3次。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4)合理饮食: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mg。比如猕猴桃、芹菜、红薯等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于杨女士,我们建议多饮水、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增加运动量。
药物治疗
包括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促动力药物等。市场上有很多泻药及号称排毒养颜的保健品,比如芦荟,有些长期服用有副作用,比如说大肠黑变病。便秘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其他
中药、益生菌、骶神经刺激、推拿按摩、心理治疗、手术等。
06
便秘日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国人的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发生率为4%~6%,60岁以上高达22%。为科学防治慢性便秘,从年起,每年的3月28日被中国医师协会设立为“中国便秘日”。
颜小丹副主任医师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首席医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便秘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特种内镜学组委员
台州市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年至医院进修1年
END
供稿
颜小丹
图片
网络
编辑
陈鑫吴伟丹
审核
毛鑫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