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平台类险企成年度吸金王最高增超500 [复制链接]

1#
怎样补黑色素

平台类险企成年度吸金王 最高增超500%


自1月16日复牌以来,天茂集团已连续8个交易日一字涨停,昔日化工股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类保险股"。


各路资本对其展开的疯狂追捧,无形中掀开了这批"平台类保险公司"的神秘面纱。2014年他们毫无悬念成为年度吸金王,吸引舆论关注的风头,远盖老牌大型险企。


颇具玩味的是,随着监管对险企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放宽至51%,隐身在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逐渐走向台前,并开始加速旗下保险资产的资本运作。而刘益谦在天茂集团上导演的这出资本大戏,未来很可能会被其他同时掌控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的神秘大佬们所仿效。


借银保渠道吸金成狂


安邦、华夏、生命、前海、国华……这是一个无论是在保险产品端、投资端还是业绩端,都呈现出"另类"姿态的保险机构群体。业内人士对其"平台类保险公司"的归类,形象而又贴切。


近两年来(2014年尤甚),从叨陪末座、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到吸金成狂、野蛮举牌的狠角色,平台类保险公司俨然已是国内保险业和资本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所有国内寿险公司的合计保险业务收入(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为16896.5亿,同比增长20.38%。


而平台类保险公司的吸金速度不仅远高于行业水平,就连保险"第一梯队"也难以企及。根据监管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安邦、华夏、前海、国华这四家寿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546%、90.78%、143%、74.36%。


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入庞大的资金规模,主要是这类保险公司倚靠银保和互联渠道,大量销售高现金价值保险产品。不仅如此,他们在投资方面也较为抢眼,在2014年的定增和举牌上,他们动作频频且毫不掩饰吸筹的"野心"。


这种对保险产品的价值并不在乎,而是靠高风险投资去博取利差高收益的运作模式,事实上并不被圈内保守派专家所看好,甚至可以说是饱受争议。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模式下所获取的利润,波动性较大,完全"看天吃饭",有悖于保险公司这"保险"二字。


社会资本加码保险业


尽管质疑声不绝于耳,但已有迹象表明,2014年平台类保险公司的日子,显然比"老老实实"卖传统保险产品的其他保险公司,要滋润得多。


业内首家公布业绩的国华人寿一举扭亏为盈,2014年暴赚14亿多。据了解,去年在资本市场上甚为活跃的其他平台类公司,2014年的盈利情况也会出现大反转,整体业绩增幅情况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保监会允许社会资本控股保险公司(放宽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从20%至51%)后,这些早年叱咤于投资界、地产界的"大佬们",对于平台类保险公司的掌控已不再是遮遮掩掩。


*策红利不断释放,加之资本市场回暖明显,尤其是保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三股合力正令这些实际控制人逐渐走向前台。近日,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宣布增持天安财险,虽尚未达到对后者并表的条件,但至少可看出,"明天系"资本在保险业的布局和运作开始日趋明朗化。


市场人士开始对社会资本加码布局保险业心怀憧憬:刘益谦在天茂集团上导演的这出资本腾挪模式,未来很可能会被其他同时掌控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大佬们所仿效。即借助市场手段,将保险资产陆续纳入旗下上市平台中,以提振上市公司股价。一批"类保险股"或将横空出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