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葡萄的灰霉病及主要症状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的去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i9v00zf.html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常见的一种病害,在生长期及贮藏期均有为害,但凡遇到适宜条件,一言不合就发病,且害时间长、扑杀难度大,特别是对南方地区和北方保护地葡萄生产影响十分严重。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为害花穗、果穗或果梗,也可为害新梢及叶片。

(1)花穗染病:初呈淡褐色水浸状病斑,迅速变为暗褐色致穗轴坏死,引起整个果穗软腐,23天后果面或果穗上长出一层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落花落果,穗轴、果实腐烂。

(2)大果发病:多从浆果转色期开始,初期在果面出现直径为23厘米大小的近圆形灰褐色斑点,扩大后,病斑凹陷,全果以至全穗很快腐烂,其上长出大量鼠灰色霉层。贮运期间发病,果实常变色腐败,并长出大量菌丝和鼠灰色霉层。

(3)新梢、叶片染病:初期病部出现绿豆粒大的灰色斑点,扩大后产生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斑上具不明显轮纹,有稀疏灰色霉层。病叶一般不脱落,但若叶柄与叶片连接处受害后可造成叶片急速枯萎。

病原:

(1)无性世代: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

(2)有性世代: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el,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孢盘囷属真囷。

发病规律:灰霉病菌腐生性强,寄主范围很广,已报道的寄主约有种。该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核及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枝蔓或僵果上以菌核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的抗逆性很强。翌年春季遇雨或湿度大时,越冬的分生孢子或菌核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穗、幼果、叶片等部位,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发病后再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分生孢子萌芽的温度范围为°C,适宜温度为18°C。分生孢子只能在有游离水或至少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才可萌发,在°C的适宜温度下,侵染时间约15小时,温度降低,侵染时间延长。因此花期前后遇湿冷天气,着色至成熟

期遇暴雨或雷阵雨等造成湿度不均及伤口、不良水分管理造成裂果、贮藏期高温多湿,均有利于发病。葡萄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不同,巨峰、洋红蜜、新玫瑰、白玫瑰等高度感病。此外,果园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不良发病重;磷钾肥不足、偏施氮肥、施肥不均发病重;机械伤、虫伤较多易发病;冻害、鸟害等伤口多,促进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葡萄不同品种抗灰霉病能力有明显的差异,黑罕、黑大粒高度抗病,而巨峰、新玫瑰、胜利、白玫瑰香、红地球等品种高度感病。

(2)清园:病残体上越冬的菌核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应彻底清园并搞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春季发病后,于清晨趁露水未干,仔细摘除和拾走病花穗以减少再侵染菌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防止蔓延。同时注意该病寄主作物多,也应清理临近作物上的菌源,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管理:适当控制氮肥,增加憐、钾肥用量,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避雨栽培该病发生严重,需严加管理,防止病*突发。

(4)药剂防治:

1)在花序伸出(花前天)至落花后幼果阶段及成熟期,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连续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咅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50%农利灵干悬浮剂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音液、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克/公顷、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音液等药剂,提倡在发病前用药。

2)贮藏期预防,在采收前在果穗、上充分喷洒一次6%噻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异菌脲倍液,晾干后再采摘,在贮藏时用经过二氧化硫和碘化钾处理过的纸进行包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