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猪烂耳 [复制链接]

1#

病因

猪烂耳的主要病因是血液循环障碍和外伤(损伤)。败血性感染疾病会引起循环障碍。丹毒和沙门氏菌病发病时,感染的血块阻塞血管,导致猪耳部、口鼻部、尾部和蹄部淤血。向耳尖的血液供应可能被完全切断,淤血部分坏死。猪瘟发生时,病毒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导致血管堵塞,猪耳坏死。

如果猪吃了麦角(一种寄生在黑麦和小麦上的真菌),麦角的活性成分使血管收缩,可引起耳坏死。耳尖坏死后,在每只耳朵上呈直线蔓延。外伤(损伤)通常由咬耳引起,有时也可能是被栏门夹住所导致的。咬耳伤可能是由于检查或者撕咬耳标和耳缺伤口造成的,但通常是因为风速加快或空气质量变差后猪群间产生摩擦和撕咬,这和咬尾是一样的。细菌在损伤部位定植后造成坏死。

有时,咬耳的刺激因素是猪感染渗出性皮炎(即猪油皮病,病原为猪葡萄球菌)或其他病原(尤其是螺旋体,足癣密螺旋体),这已在高达60%的病变中得到证实。

在有些情况下,传染病引起的循环障碍会导致猪耳坏死。关于沙门氏菌病和经典猪瘟的传播方式,参见相应章节。因食用麦角导致的猪耳坏死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在饲喂相同饲料或在被感染的同一猪场采食的连续批次的猪只中则可能会持续存在。

如果由于咬耳或其他因素导致外伤后猪耳坏死,相同的因素可能还会影响后续批次的猪。损伤最初形成后,使这些损伤部位发生感染的病菌(猪葡萄球菌、足癣密螺旋体)会经患猪传播,或者这些细菌就来自于撕咬猪只的口腔。此外,直接接触其他猪受感染的伤口或接触被污染的猪栏设施也会造成感染。

临床症状

因循环障碍导致的猪耳坏死表现为:耳尖呈黑色,坏死部位形成一条直线。变黑的耳尖往往会干枯脱落,留下的耳朵边缘为一条直线。因咬耳等外伤引起的猪耳坏死不太容易发现,当饲养密度大、栏舍拥挤时尤其如此。坏死部位通常位于猪耳外侧底角,一开始影响的部位可能相对较小。同群猪对患猪外伤部位继续啃咬,并导致损伤加剧,发黑、肿胀、发炎和出血面积增大。受损组织可能会愈合或者加重,长疮,坏死,直到屠宰。猪耳偶发渗出性皮炎(猪油皮病)或猪痘等全身性皮肤病,病损部位本身可能会坏死或成为咬耳和进一步感染的重点。

猪耳坏死很容易通过检查确诊。当还存在受损、发黑的组织时,一般显然是由循环障碍引起的猪耳坏死,而一旦损伤组织脱落,留下耳尖脱落的外观时,就更加可以确定了。对于咬耳、其他创伤和局部皮肤感染引起的坏死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需要对循环障碍引起的猪耳坏死的原因做回顾性分析。沙门氏菌病是目前在西欧最常见的病因,通过检测某猪只或该养猪场其他猪只血液中的抗体或分离株,可以确认被感染的猪只。还有可能确认曾存在丹毒,但需要考虑猪瘟的可能性。确认麦角中毒需要有关在污染的黑麦草牧场放牧或食用污染谷物中的真菌的历史记录。咬耳引起的猪耳坏死病变分布不同,并且是急性炎症。对受感染的猪群进行短期观察,通常可以找出病源猪。

病理剖检

猪耳坏死病变可通过表面检查发现,而且猪只可存活。猪只死后的外表和活着时一样。检查感染部位可能会发现诱因疾病的全身性病变,而在外伤病例中,耳朵靠近坏死部位处发生水肿和增厚,局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和预防

因循环障碍引起的猪耳坏死无法治疗,因为组织已经坏死。坏死组织通常完全脱落,不会导致感染。外伤引起的猪耳坏死则不同。由于患猪会被重复咬伤和发炎,必须将其从猪群中分离出来,单独饲养。之后,注射一个疗程的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可以改善耳朵症状,防止进一步坏死。

若该病是由渗出性皮炎等可治愈性皮肤病病变所致,则可予以适当治疗。使用治疗伤口的药粉对伤口进行局部敷贴既可以促进愈合,还有助于患猪返回猪群。预防猪耳坏死有赖于防治易诱发丹毒或沙门氏菌病的疾病和调整饲料配比,预防麦角中毒。咬耳可以预防,但无法避免。在猪耳上刷一层难吃的涂料有可能减少咬耳的发生。如果出现猪耳坏死,则应少用或不用耳缺或耳标,改善猪舍环境,注意空气流速,猪仔或可推迟仔猪断奶,以减少摩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