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泻药rdquo也分新老 [复制链接]

1#

前言

功能性便秘(FC)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可能存在腹痛和/或腹胀症状。治疗上应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如适当体育锻炼、纠正排便习惯、增加水分摄入等。若效果不明显,可考虑从缓泻剂开始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低效甚至无效者,在准确评估手术指征的基础上,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选好、用对“泻药”是FC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常用于治疗FC的“泻药”之间有什么区别,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形?我们一起往下看。

Part1

传统泻剂

经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很多FC患者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暂时使用泻剂辅助治疗。传统泻剂按药理作用可分为:

1.容积性泻剂。通过摄入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制剂,在增加粪便体积的同时,增加粪便的水结合能力,使粪便排出更加顺畅。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作用相对有限,只能增加排便频率。代表药物——小麦纤维素颗粒。

2.渗透性泻剂。通过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该类药物是指南强烈推荐,相对最安全的导泻剂,其中聚乙二醇的推荐级别略高于乳果糖;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代表药物——聚乙二醇、乳果糖。

3.刺激性泻剂。主要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刺激肠道分泌。短期按需服用安全有效,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会致结肠黑变病,其与结肠肿瘤关系存争议。代表药物——蒽醌类中药,酚酞片(我国已退市)等。

4.灌肠药和栓剂。局部用药主要通过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粪便,适用于粪便干结、嵌塞患者临时使用,同样不宜长期应用,合并痔者可用复方角菜酸酯制剂。代表药物——开塞露。

表1常用传统泻剂特点比较

Part2

新型泻剂

1.促分泌剂(氯离子通道激活剂)。利那洛肽是治疗成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新药,可激活肠道黏膜表面的鸟苷酸环化酶C(GC-C)受体,使肠上皮细胞内外环鸟苷酸(cGMP)水平上升,细胞内cGMP可增加小肠腔内氯化物和碳酸氢盐的分泌量,最终使小肠液分泌增多,结肠转运速度增快。鲁比前列酮(我国未上市)也是用于治疗IBS-C的新药,可选择性激活肠上皮细胞的2型氯离子通道,提高肠液分泌,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2.促动力剂(5-HT4受体激动剂)。普芦卡必利为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5-HT4受体激动剂,能兴奋肠肌间神经元的5-HT4受体,显著促进结肠传输,诱导高幅推进性收缩,改善肠道动力和传输,因而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慢性便秘的症状,包括排便频率、粪便的性状和排便费力。

3.胆汁酸转运体抑制剂。依立昔巴特(我国未上市)可通过抑制回肠胆汁酸转运体,增加患者体内的胆汁酸流向结肠,从而促进肠道分泌更多的水分、促进排便,改善粪便干结的现象,提高粪便的疏松性,达到改善患者排便的效果。

表2新型泻剂的特点比较

参考文献:

[1]药品说明书.

[2]WorldGastroenterologyOrganisation(WGO).Constipation:aglobalperspective[OL].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