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葡萄开花前,重点预防穗轴褐枯病 [复制链接]

1#

葡萄开花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养分的需求量大,树势也相对衰弱,会给许多病害以可乘之机,其中最常见的当属穗轴褐枯病。

穗轴褐枯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中国各地均有发生。梅雨天气利于发病和蔓延。地势低洼、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弱树发病重。葡萄穗轴褐枯病又叫轴枯病,果农常形象的称其为“烂花”,感病后葡萄的花或幼果会大量干枯掉落,若防治不力,措施不当,对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极大。

葡萄穗轴褐枯病是由葡萄生链格孢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葡萄幼嫩的穗轴和果梗,也危害幼果。一般在葡萄抽生出幼穗至花序分离前即可发病。危害幼嫩的穗轴,发病严重时病穗率可达30-50%,严重影响产量。

穗轴褐枯病与灰霉病和房枯病的区别:

部分葡萄园有时还会同时发生葡萄房枯病和葡萄灰霉病,这两种葡萄病害同样会为害葡萄的穗轴等部位,与葡萄穗轴褐枯病有相似之处。

葡萄房枯病主要为害果梗、穗轴、叶片和果粒,发病初期,小果梗基部呈深红*色,边缘具褐色晕圈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变褐。当病斑绕梗一周时,小果梗干枯缢缩。穗轴发病初期表现为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变黑色而干缩,其上长有小黑点。穗轴僵化后,果粒全部变为黑色僵果,挂在蔓上不易脱落。果梗、穗轴褐变、干燥枯死,长时间残留树上,这是葡萄房枯病的主要特征。

葡萄灰霉病主要为害葡萄的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也可侵染果梗、新梢与幼嫩叶片。花序、幼果感病,先在花梗和小果梗或穗轴上产生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变褐色并软腐。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鼠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空气干燥时,感病的花序、幼果逐渐失水、萎缩,后干枯脱落,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时,可整穗落光。果实上浆后感病,果面上出现褐色凹陷病斑,扩展后,整个果实腐烂,并先在果皮裂缝处产生灰色孢子堆,后蔓延到整个果实,最后长出灰色霉层。有时在病部可产生黑色菌核或灰色的菌丝块,最明显的区别是果实感染灰霉病后形成褐色凹陷病斑,葡萄穗轴褐枯病果粒上形成突起的疮痂。

流行发病特点:

在葡萄开花前7天至开花期为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当果粒大小超过*豆粒时,果梗及穗轴成熟和老化,病菌停止侵染。

流行发病原因:

①病菌的侵入与果穗组织的老嫩程度有关,穗轴木质化程度越高发病率越低。

②开花期遇低温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高湿是葡萄穗轴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③地势低洼、浇水过多、偏施氮肥、通风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树、弱树发病重。

葡萄穗轴褐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

科学管理

清除菌源:秋季修剪后、春季出土前,清除园内枯枝、落叶、杂草、老树皮等,集中烧毁或深埋。

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重施基肥,不偏施氮肥,以增强树势;果园灌水见干见湿,不积水,降低园内湿度。

选留适量枝条,避免架面密闭:距地面40厘米高度,架面不留任何枝条,作为通风带,促进园内空气流通,降低湿度。

清除杂草,管理好套种作物。

化学防治

针对葡萄穗轴褐枯病,一定要注意“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发病,感染病害部分的危害是无论如何都挽救不回来了。花序分离至开花前后是葡萄穗轴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时期,亦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期。

常用的保护性防治药剂:嘧菌酯、唑醚·甲硫灵、唑醚·代森联、络合态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

内吸治疗性药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甲硫·己唑醇、甲基硫菌灵等。其中,三唑类药剂虽然防效好,但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所以,在药剂的选择及使用浓度上要多加注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