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债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融资套利存疑
6月15日,95亿公司债开始挂牌交易的海螺水泥(),当日公告将用40亿元经营资金用于信托计划和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此前的5月25日,用闲置资金购买10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刚获董事会通过的特变电工(),隔日曾发行了今年第二期9亿元中期票据。上市公司发债融资后,紧接着动用巨额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或者,在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后,紧接着发债融资——发生在海螺水泥和特变电工等身上的事情,在今年的资本市场上并非个案。Wind资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近30个相关闲置资金用于理财投资的公告。不过,令市场人士生疑的是,如果上市公司真的缺钱,何来动辄上亿规模的闲置资金理财,而既然有闲置资金,又为何要继续融资?“现在很多短融、中票的资金用途很宽泛,就是补充流动资金,很多融资其实也不是因为缺钱。”一家银行的承销商人士认为。微妙的时间差公告显示,海螺水泥此次购买理财产品的40亿资金,占截至2010年末该公司合并经审计净资产的11.43%。40亿中,25亿购买安徽国元信托的信托计划,年化收益5.85%,半年后由建行安徽分行受让这份信托计划收益权。剩余的15亿用来购买四川信托和中行中银集富专项理财产品,各为7.5亿元,年化收益率分别为8.5%和4.8%,并且都购买了收益保证保险。而海螺水泥的95亿公司债6月15日开始上市,分7年期25亿和5年期70亿,利息成本分别为五年期票面利率5.08%,七年期票面利率5.20%。公司债的募集资金计划,50%用于置换银行贷款,5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特变电工的理财投资时间则在多轮债券融资中间。该公司5月25日表示,由于各项资本性支出按项目进展逐步使用,流动资金分期投入,公司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使得公司出现阶段性大量资金沉淀情况。拟购买的理财产品期限为3天至6个月,购买理财产品使用存量资金金额不超过10
亿元。不过此前,该公司已发行了12亿短期融资券和10亿中票,5月27日继续发行了今年第二期的9亿元中票。此外,一些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则明显违规。6月15日,深圳惠程电气()公告称,其子公司将增发用于子公司项目的资金,违规用于投资理财产品,获得收益100.59万元。另一些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则成为他们保住业绩的救命稻草。比如中卫国脉,今年初拿出1.95亿元和1亿元分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可谓历史悠久,2010年在亏损2000多万的情况下,就曾拿出了近6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收益超过2000万。闲置收益还是博取利差?针对外界对海螺水泥把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质疑,海螺水泥证券事务相关人士6月1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自于自有资金。“我们发行公司债置换贷款,是出于调整债务结构考虑,公司的流动资金也没有非常充裕,年底也有到期的贷款要偿还,在这之前把闲置的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降低财务成本。”海螺水泥执行董事章明静告诉。不过,如果把诸多上市公司发债及理财的投融资成本、收益进行简单测算,套利利差仍十分明显。海螺水泥40亿公司债即使全部以较高的5.20%年利率计算,年化利息成本也不过2.08亿,而40亿理财产品的收益综合起来,则有3.46亿的年化收益。这意味着即使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不投在任何具体项目,就通过这种融资后购买理财产品的安排,也可坐享超过1.38亿的利差收益。特变电工案例中,公司今年第二期的中票融资成本是5.29%,购买的理财产品投向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国债、信用评级较高的短融券、中票等债券、委托贷款、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等。今年来,由于信贷控制和资金面收紧,这些组合类的理财产品利率都处在飙升状态,银行为了吸引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一般组合类的年化收益都超过4%,特别是涉及到委托贷款债权的理财产品,高的接近7%。受访银行承销人士对此也表示无奈。前述银行承销商人士告诉,现在除了企业债募集一般和项目挂钩外,短融、中票的资金用途多是宽泛的补充流动资金,到帐后,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也不算变更了资金用途,因此也不用公告。“不排除部分不缺钱的企业进行套利融资,但并不能盲目定义这种行为违规,而且多轮加息后,发债融资的成本在加大,套利空间缩小,这种行为会自然减少。”他告诉。不过,目前业内有一种担心在于,这种套利融资并不简单来自于企业行为,银行或许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