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枯病是西瓜主要的病害之一,西瓜蔓枯病发病株率一般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病害流行时可使瓜田出现大量死蔓,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西瓜重茬面积较大、抗病品种较少等原因,西瓜蔓枯病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一、发病症状
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重时还侵染果实,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幼苗染病,多在子叶分叉处发病,初呈水浸状,后变褐坏死并缢缩,病部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成株期发病,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圆形或半圆形,后发展成边缘明显中心灰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相互汇合成不规则大斑,或单个病斑发展成近圆形大斑,病斑中心灰褐色边缘深褐色.有同心轮纹并产生明显小黑点,最后病斑波及全叶使叶片变黑枯死。有时病害沿叶脉发展,呈褐色水浸状坏死.也产生小黑点。
叶柄及蔓上发病,初为水浸状小斑,后变成褐色梭形至不规则形坏死斑,由小变大致全株枯死,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
瓜果染病初形成不定形水浸状褐色坏死小斑,迅速发展成近圆形灰褐色水浸状坏死大斑,随病害发展病瓜腐烂,最后在病斑表面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
二、发病规律
该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和栽培管理有关。病菌侵染危害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酸性土壤(pH4~6)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病菌发育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92%,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此病发生的主导因素。该病是一种可积累流行的土传、种传病害,连作田发病较重。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随植物病残体在地表、土壤中越冬,产生的孢子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在水中及潮湿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在旱地可存活8个月以上。种子可以带菌(带菌率为5%~30%,引起子叶发病),并能存活18个月以上。
病残体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流水传播蔓延,孢子萌发后通过气孔、水孔等可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幼苗子叶或嫩茎,引起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西农8号、京欣、富宝2号等。此外.先行者、重茬1号以及一些国外品种也有一定的抗性。
2.农业防治
(1)与大田作物(禾本科等作物较好)或非瓜类蔬菜作物实行3~5年轮作可减轻蔓枯病的发生。
(2)由于高温高湿、种植过密易发病,因此应选地势高、排水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地块种植.实行垄作栽培。
(3)及时修剪植株,保证通风透光良好。
(4)施足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5)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6)植株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株,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同植株残体及杂草,并集中深埋销毁,加强田园卫生,从而减少田间及越冬病原菌数量。3.物理防治
(1)强光曝晒和高温消毒: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曝晒,每隔2h翻动1次;将曝晒好的种子放人容器中,加入80~C~90qc的水,搅拌5S,然后加入凉水将温度降到50℃~60℃。
(2)温汤浸种:将种子放人55℃温水中浸泡20min后晾干直播。
4.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
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ml对水2ml后加入g种子搅拌均匀,晾干后再播种对蔓枯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苗床土壤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苗床土壤处理,可预防蔓枯病。
(3)灌根
苗期4叶龄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每株灌~ml。
(4)喷雾
①移栽前3~5d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苗床。带药移栽。可减轻大田前期发病。
②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倍液.或7O%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每隔5~7d喷1次,连喷2~3次,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
蔓枯病病菌一般从整蔓后留下的伤口和裂蔓伤口侵入,因此,整蔓后及时对伤口及蔓部喷药至关重要。
病害严重时,可用上述药剂使用量加倍后涂抹病茎,一般涂抹在流胶处,可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