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虫害科普丨玉米黑束病的危害与防治
TUhjnbcbe - 2023/11/22 0:39:00
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http://www.csjkc.com/m/
一、分布与危害年,我国山东滨州市的惠民县在玉米自交系桂农-1上发现可疑症状,经系统鉴定,确认为玉米黑束病。此后10年,未见对黑束病发生的报道。年,我国从前南斯拉夫引进优良玉米杂交种Sc及其亲本(母本ZPL,父本ZPL)。年,Sc和亲本在甘肃临泽县、新疆南部的墨玉县和皮山县、新疆北部的呼图壁县进行种植试验、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配制。在乳熟期,母本ZPL繁殖田中和制种田中出现大面积的植株枯死,田间发病率达到66%~98.9%。同年,在甘肃临泽的其他制种田中,自交系Mo17和自上也有零星病株出现年,该病继续在甘肃发生。此后随着种子调运,玉米黑束病从甘肃、新疆,蔓延至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及东北地区,一些年份在局部地区发生较重。黑束病症状岀现在玉米灌浆后的乳熟阶段,症状岀现突然,发病急,整株叶片快速干枯。由于病菌在维管束内侵害,因此病害发生较隐蔽,出现症状时已是后期。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对多份玉米品种(系)的鉴定表明,18.9%的材料表现高感或感黑束病,发病率超过70%。严重发病植株不形成雌穗,形成“空秆”,一般发病植株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单株平均减产达66%。在耐病品种中,产量损失为14.7%。黑束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制种的质量,而且造成茎秆维管束腐烂,易引起植株倒伏,已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新的威胁。二、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植株茎秆的维管束组织并在其中扩展。发病初期,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失绿和不规则变绿,叶片主脉逐渐由浅绿变红,自上而下叶片周缘出现紫红色条纹并逐渐向叶片基部扩展至枯*死亡,茎秆表皮也逐渐出现紫色,随着病害的发展,全株叶片逐渐干枯死亡。病株比健株略矮,茎秆细,其矮、细程度因病情而异。在叶片变色的同时,茎秆组织发脆,易折断。在玉米12叶期,剖茎检查发现,病株基部节的维管束开始变色。此后,当外部呈现*枯时,横剖茎秆,可见维管束组织变黑、坏死,轻者呈淡*褐色,重者呈褐色,甚至黑褐色,以穗位节下三、四节和穗位节上一、二节最明显;纵剖茎秆,可见从下至上维管束组织全部变色,中下部黑褐色,顶端颜色渐浅;根系变黑腐烂。三、防治技术防治玉米黑束病应釆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健康栽培技术的生态控制措施。要根据当地病害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轻病区主要是推广抗病品种,重病区还应辅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等农业保健措施。1.选择种植抗病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对黑束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已知的抗黑束病的玉米杂交种有:中单2号、户单1号、丰单1号、郑单、沈单16、沈单10号、陕单、酒单2号、豫玉22、丹玉13等。在黑束病常发区,可以根据品种的田间抗性表现进行选择。2.农业防治①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降低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程度。研究发现,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分别为kg/hm2、kg/hm2和75kg/hm2)配合施用,防病效果较好合理灌溉。可防止田间积水和土壤干旱,促进植株生长。②田间卫生。严重发生黑束病的田块,收获后应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将当年的植株茎秆销毁,避免秸秆还田,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③轮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与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降低土壤中病菌的数量。来源:《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庄稼看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虫害科普丨玉米黑束病的危害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