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度降准 对冲外汇占款收缩
4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自今年2月首次降准以来,时隔两月,央行再度全面降准,使得银行体系存准率平均水平由此前的19%进一步下降至18%。
与此同时,此次降准还一如既往地表示出了对结构调整的关注。为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定向支持,央行还对农信社、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额外降准。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虽然降准本身在预期之内,但降准幅度和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均超预期。根据估算,他预计本次降准流动性释放规模将相当于今年2月降准6000亿元的两倍以上,释放约1.3万亿—1.5万亿元的流动性。
201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而上周沪指则轻松迈过4300点,在经济下行与股市亢奋的对比之下,降准的逻辑何在?徐高认为,降准和近日证监会出台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策均旨在打破当下恶性循环,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向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流动性来托底增长。而为了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股市的监管*策将继续趋紧。
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把此次央行再度降准的用意解读为对冲外汇占款收缩。她分析称,基础货币增速堪忧应当是此次降准最直接的催化剂。虽然货币市场利率近期已开始下行,如7天回购利率由2月底的最高4.9%降至目前的3%以内,但基础货币增速正面临着外汇占款收缩带来的下行压力。
来自瑞银的报告指出,一季度外汇资产显著收缩了2521亿元人民币,远超去年四季度1337亿元的跌幅,与去年同期7879亿元的大幅增加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央行通过逆回购、SLF和MLF加大了流动性注入力度、一季度净投放了4900亿元人民币,但流动性操作与外汇占款波动合计后对基础货币的净贡献仅为2379亿元,远小于去年同期的4139亿元。换言之,央行的流动性操作无法完全抵消外汇流出对基础货币的拖累。因此,基础货币同比增速由去年四季度的8%下滑至1—2月的4.5%、创多年来新低,且3、4月可能进一步恶化,进而拖累广义货币增速。央行明确指出,外汇占款同比明显少增是今年一季度M2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大幅降准验证了央行保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基础货币平稳增长的立场,将直接释放1.2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降准不仅可以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货币信贷条件被动收紧,从而抑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稳定。因此瑞银估计,未来几个月,货币市场利率将进一步下行,基础货币增速则有望初步企稳。
朝前看,瑞银认为,包括降准在内的强有力的举措“箭在弦上”。作为一季度增长乏力的*策应对,预计未来1—2个月还将出台更多的措施,包括降息、扩大PSL、进一步松绑人民币贷款额度和其他信贷投放限制。年内可能还会有一次幅度为50个基点的降准,从而与其他流动性操作一起抵消外汇占款收缩,保证基础货币和M2平稳适度增长。下次降准的具体时点将视基础货币增长形势和国内流动性条件而定,间接取决于外汇占款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