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人来说,排便是个“力气活”,从蹲下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这将是一场硬战。
统计显示,我国每个成年人中就有4~6个便秘患者。
年纪越大便秘患者越多,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非常影响日常生活。
许多人常不问病因就随便使用泻药,图一时之“快”。还有的人为了减肥,长期依赖泻药清肠刮油,结果用量越来越大,甚至引起便秘。
泻药其实有一个金字塔分级,每层都有适用范围,越往上刺激性越大,用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塔底
刺激性最小,用于功能性便秘
代表药物:益生菌制剂、阿胶等
益生菌和益生元可辅助调节肠道菌群。药品级的益生菌制剂,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可缓解肠炎和腹泻。
作为一种膳食纤维补充剂,益生元可激活益生菌,调理肠道机能。
活动较少、饮食和作息不良等引起的功能性便秘者,可先调整日常饮食,少吃肉类,多吃新鲜果蔬(特别是叶菜类、薯类、苹果、香蕉、芒果等),每天喝1.5~2升水。
若收效甚微,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膳食纤维制剂等。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还可食用蜂蜜、芝麻、阿胶等,它们既可通便,又属药食同源,较为安全。第二层
容积性泻药,适于轻度便秘
代表药物:欧车前、润肠通便丸等
若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或排便费时费力,需用手辅助等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应使用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作用较温和,是轻度便秘患者(排便不畅,通过饮食调整、短时用药,可恢复正常排便)的首选,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等。
这类药物有亲水性,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后,会增加粪便体积,从而有助通便。
服用时需增加饮水量,如服用欧车前时需保证毫升的饮水量。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不适合肠道动力不足的患者。
中药方面,麻子仁丸、润肠通便丸、通便灵、益气通便颗粒等,能泻热导滞、健运脾胃、润肠通便。
这些药物适用于肠胃积热或脾胃失运的轻度便秘患者,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第三层
渗透性泻药,适于中度便秘
代表药物:乳果糖、火麻仁等
轻、中度便秘患者可选择乳果糖、聚乙二醇、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渗透性药物。
它们可维持肠腔内高渗透压,阻止肠管内盐和水分被吸收,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乳果糖的不良反应较少,长期服用不会出现药物依赖,停药后症状也不会明显反弹,但少数患者服药后有腹胀感,肠梗阻、半乳糖血症者禁用。
建议刚开始用乳果糖时,每日服1~2次,每次10~20克。若服用2~3天后,便秘症状无改善,需和医生进一步沟通。
聚乙二醇使用较广,适用于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
建议每次1袋,每天1~2次,或每天2袋,1次顿服;儿童的服药疗程,不应超过3个月。
硫酸镁导泻功能良好,但使用过量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要慎用。
建议每次将5~20克硫酸镁溶于~毫升温水中,清晨空腹服用。
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等是中药里的润下药,作用也较为缓和,可遵医嘱选用。第四层
润滑性泻药,见效快时间短
代表药物:开塞露、液体石蜡等
开塞露、液体石蜡、冬库酯钠等润滑性泻药见效快,但作用时间短。
它们可软化粪便、润滑肠壁,一般治标不治本,只能临时缓解便秘痛苦,适用于痔疮、肛裂、手术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的老年患者。
开塞露适合排便反射相应较弱、大便量多且质地较软、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对进食量少、大便干结且量少的患者而言效果有限。
开塞露不宜经常使用,因为会影响肠道对钙、磷的吸收,降低直肠的敏感性,导致排便困难加重。
老年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可选用液体石蜡,常用量为15~20毫升,宜睡前服用。
其他常见的泻药还有肠动力药,如普芦卡必利等。它们作用于肠神经末梢,调节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效果。但常导致轻微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肠胃炎患者禁用。塔尖
刺激性泻药,用于重度便秘
代表药物:果导片、巴豆、大*等
刺激性泻药导泻快、效力强,代表药物有酚酞(果导片)、比沙可啶(便塞停)、蓖麻油等。
其作用于肠神经系统,有助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从而促进排便。这类药物最易出现不良反应。
刺激性泻药几乎都含有蒽醌类物质,它们在通便的同时,会造成体内电解质、水和营养物质的流失。
久而久之,便会减弱肠道蠕动功能,使偶尔性便秘恶化成习惯性便秘。
更严重的是,此种泻药中的蒽醌成分会沉积在肠黏膜,长期大量使用可致大肠黑变病。
需要注意的是,果导片通常在服后6~8小时见效,其最佳服药时间为晚上睡觉前15~30分钟。
而像大*及含大*的中药缓泻剂,最好早饭后和睡前各服用1次。比沙可啶不得与牛奶及抗酸药同服。
中药里的大*、芒硝、番泻叶、芦荟等,作用也较猛,适用于大便燥结、食积、上火等症。尤其是巴豆、甘遂、牵牛子等药性峻猛,且多具有毒性,会引起强烈腹泻,使用时要严格遵从医嘱。
久病致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禁用。
中药治疗便秘讲究对症用药:
对于大便干燥、面赤口渴、腹部胀满等实证型便秘,需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大便干涩难解、四肢欠温、腰膝酸软等虚证型便秘,则需益气养血。
盲目乱用不仅加重便秘,且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碧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范如英
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