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
中山内镜大肠癌科普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内镜下摘除。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肿瘤性大肠息肉目前被学者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因此医生会建议尽早摘除。而另一些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并一定需要切除,可以咨询医生后进行定期随访。
大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从病理上可分为:
1)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为40%以上):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2)非腺瘤性息肉(也可发生癌变):
● 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 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 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族性息肉病
这种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常会有人有类似的病史,其特点为婴幼儿期无息肉,常开始于青年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几乎可以达到%,患者的结直肠常布满腺瘤,但极少累及小肠。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是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还是癌变。
目前治疗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
发现息肉
黏膜下注射后圈套
切除后的创面
金属夹夹闭
内镜摘除
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内镜下摘除。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肿瘤性大肠息肉目前被学者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因此医生会建议尽早摘除。而另一些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并不一定需要切除,可以咨询医生后进行定期随访。
定期随访
内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后,无论是否进行摘除,都会要求患者定期随访。
随访不但可以观察之前切除息肉的愈合情况,也能检查是否有复发或者新生的息肉,并同时进行摘除。另外,由除结肠镜检查存在盲区,有时难免遗漏,随访还可以发现之前被遗漏的息肉,可谓一举多得。对于没有条件摘除息肉或者暂时无需摘除的患者,随访也是对息肉的一种有效监视手段。因此,不要忽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