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李先生,年体检发现数个肠息肉,其中一个大的约有6mm大小,当时因肠道原因没有切除;医生嘱咐要择期切掉并定期复查;可是由于当时也没有什么症状,李先生就忘记了。
前几天,他偶然看到了一篇关于肠息肉会发生癌变的文章,才想起来自己要复查的事,于是就预约了肠镜,结果就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而他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后病理证实为: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
实际上,在临床上,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几乎每天都有发现。
这个早癌,在一年前还是一个很乖很小的息肉,如果当初李先生能够听医生的话,后期手术切除,那就没有癌变的机会了。
我们大多数人在做肠镜时候,都有可能发现肠息肉,有的医生说不用切掉,有的医生说要格杀勿论,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说说什么是息肉?
息肉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
说准确一点,大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
我们大体可以把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那到底切不切呢?
大的息肉是有一些临床症状的,但小息肉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做胃肠镜,才能明确知道有没有长息肉。
在肠镜下,息肉它就是一个凸出肠壁的"肉疙瘩",医生用肉眼很难判断它的性质是肿瘤性的还是非肿瘤性的。
只有做病理分析才能明确到底是好还是坏。
是不是每个人都长有肠息肉?
也不是。
炎症刺激
炎症可导致息肉形成,如炎性息肉是由炎症反应剌激肠上皮引起,可继发于任何一种炎症反应或感染性疾病(如阿米巴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或细菌性病疾),一般无恶变倾向。
反复创伤也可以产生黏膜息肉,如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变异型。
遗传因素
部分结肠息肉病呈现家族性遗传倾向,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癌变。
基因突变
部分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
正常情况下,抑癌基因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诱发因素
高脂饮食、低纤维饮食、长期便秘、抽烟、酗酒、肥胖、年龄的增长等情况会增加息肉发生率。
同时,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息肉发生率更高。
肠息肉演变为肠癌需要多久呢?
因此,我们建议,如果您有上述任何一症状,或符合因素,还没有做过肠镜的话,请尽快做一次吧,不管有没有症状!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对息肉的处理原则
???
???????????-End-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概述
黑斑息肉综合征(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Peutz一Jegherssyndrome)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顾名思义,有黑斑,又有息肉的一种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患者有明显家族史。
主要病征表现为胃肠道有多发息肉,并于颊黏膜、唇黏膜、眼周、鼻孔、指趾和掌跖等部位有黑色素沉着,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PJS的息肉在胃肠道的表现可发生于其任何部位,按发病率的高低依次为小肠(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胃、直肠。息肉可继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套叠、恶变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年由伦敦的一位外科医生Hutchinson首次对pjs综合征进行了报道,他发现一对孪生姐妹在口唇和口腔黏膜有咖啡色色素沉着。Peutz研究了一家三代7位患者,发现所有患者有皮肤色素沉着的同时还伴有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年Jeghers在详细观察和研究了10例PJS患者的临床表现胃肠道息肉和皮肤黏膜黑色素沉着斑点后提出该病是一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此引起了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重视,年此综合征被命名为Peutz-JeghersSyndrome(PJS)。
年全国遗传性大肠癌协作组制定的PJS的诊断标准为: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伴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可有或无家族史,被诊断为PJS者应进行LKB1/STK11和(或)FHIT基因的检测。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三大主要表现
1
口唇黑斑
PJS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口唇黑斑。黑色素斑点在儿童时期即可出现,也有的在婴儿期就有。黑斑分布范围较广于唇,齿龈,颊黏膜,口,鼻,眼周围,在此区域内黑斑呈现点或片状;而在面颊部为碎斑;指趾的掌面呈对称性分布;阴唇及龟头亦有黑色素沉着;有人报道PJS患者的支气管黏膜也发现有黑斑存在。颊黏膜黑斑在PJS患者出生后即有,表现颜色为淡褐色1-2岁后斑点,颜色逐渐变深成为黑色斑点,此处黑斑终生不变。这些特征对于指导确诊PJS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部分成年PJS病例可能无法找到黑斑。对于此类病例的诊断不要拘泥于是否存在黑斑,而应依赖于息肉的错构瘤病理类型和家族史。
P-J综合征患儿
2
胃肠道多发息肉
息肉可发生在小肠、结肠和胃,以小肠最为多见。此外,在输尿管、膀胱、气管等腔系器官也可存在。随着息肉的增长,可引起肠套叠和肠梗阻,严重的还可引起肠坏死。由于十二指肠的巨大息肉或十二指肠空肠套叠,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可自行消失。还可引起胆道梗阻。由于息肉的大量出血,可造成病人贫血,有时还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也可出现腹泻或便秘。粪隐血实验、全消化道钡餐、钡灌肠及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消化道息肉所造成壁充盈缺损。在CT中,PJS肿瘤表现为取代肠袢的均一肿物。纤维内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应用MR的HASTE技术,可以精确地反映出PJS引起的肠套叠和肠扭转。常并发生殖器肿瘤,属于错构瘤。
胃多发息肉
大肠多发息肉
小肠多发息肉
3
家族遗传性
PJS会不会癌变?
关于PJS息肉的癌变问题,应该严格区分是错构瘤性息肉恶变还是合并与息肉无关的胃肠道原发性癌症.已有研究报道PJS息肉存在错构瘤-腺瘤-腺癌的演变,但所涉及的病例数较少,也有认为癌变很可能是由腺瘤演变而来,不一定来自本征的息肉,此外,本征息肉的癌变,其恶性程度与原发的胃肠道癌症的比较也未见报道;作为PJS典型表现的皮肤黏膜黑斑,出现于大多数PJS患者,但其与肿瘤的关系未见报道。
PJS患者是恶性肿瘤的高发人群。Perzin和Bridge认为,癌症来源于错构瘤性息肉发生不典型增生,随后进展为腺瘤,腺瘤发生癌变或首先发生腺瘤样变,随后发生不典型增生,逐渐癌变。而Dodds等认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错构瘤)同时存在PJS息肉组织中,由此可造成癌变。PJs胃肠道息肉癌变最多见于结肠癌,其次为胃癌和十二指肠癌,小肠癌少见。
P—J综合征小肠癌变,肠镜下结肠多发大小不一息肉
P-J综合征小肠癌变,腹部增强cT示小肠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肿大
P—J综合征小肠癌变
小肠肠管内溃疡浸润型癌、腺鳞癌、肉瘤样癌和多形性癌混合存在
临床症状特点
1.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主要诊断依据:家族遗传病史;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息肉组织学检查属错构瘤。但其中部分患者只具有色素斑和息肉,少数仅见色素斑或仅见息肉。
2.突变
3.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可发生于整个消化道,以空肠、回肠、直肠、结肠、十二指肠、胃多见。其次是盲肠、阑尾和食管,而胆囊、膀胱和尿道少见。
4.生殖道肿瘤。
5.其它恶性肿瘤:国内黑斑息肉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与国外的情况相近。PJS患者最常伴发的恶性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胃癌、小肠癌、宫颈癌、卵巢癌、骨肉瘤等。胰腺癌、胆管癌、乳腺癌、肺癌也都属于黑斑息肉病患者的易感肿瘤。目前尚不明确PJS患者恶性肿瘤的预后是否比相应的散发性肿瘤好。
6.皮肤色素沉着:口周黑色素点,起初在嘴,眼和鼻孔。也出现在肛周,手指和脚趾。还可出现在直肠粘膜。较少在手和脚的背面和掌面。早期的研究认为色素沉着可随着年龄减退,但口周色素沉着持续存在。
治疗手段
过去认为PJS息肉癌变的可能性很小,患者如不发生急腹症不需治疗。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发现该病息肉的癌变危险性很高而且胃肠道息肉也会导致肠套叠引起肠梗阻,所以人们认为一旦息肉诊断明确应早期干预。
1.外科手术
传统的开腹手术主要是针对小肠息肉所致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息肉癌变等,此法有很好的手术视野,能够让术者方便检查肠道息肉位置并摘除息肉,对息肉较密集部位行相应肠段切除,对于肠套叠的肠管可进行手法复位,还能够在直视下判断肠管的血供情况,必要时行小肠切除术。
2.术中内镜
小切口开腹术中内镜治疗PJS患者的小肠多发息肉是结合内镜和手术优势的微创治疗,具有以下优点:一次操作可切除多枚息肉,息肉清除率高,效果显著,对于数年后发生肠梗阻、肠套叠的几率明显减少;创伤小,需要切开和切除的肠管明显减少,与单纯开腹手术相比属于微创治疗;手术较安全,术中如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可由外科医师及时处理,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必要时可反复治疗而无须切除肠段,避免了多次外科手术切除过多的小肠导致短肠综合征;术中内镜还可了解外科手术探查的“盲区”(如十二指肠水平部)有无息肉,同时可对确定肠管切开部位进行指导。
3.双气囊小肠镜下息肉切除
双气囊小肠镜自问世至今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由原来的检查手段过渡到治疗内镜,DBE为PJS患者的小肠息肉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其在PJS息肉切除中的应用价值。该技术治疗小肠息肉具有以下优势: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较小,不会造成传统手术切除小肠所致的短肠综合征;该技术疗效显著,安全性相对较高,息肉可在内镜下圈套切除,一次操作可切除多枚小肠息肉,可重复治疗。该法属于局部治疗手段,可使部分患者延长手术的间隔时间,甚至避免开腹手术。除了息肉切除方面的应用,DBE还可通过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小肠套叠。不足之处是无法一次性切除所有的小肠息肉,部分患者因既往手术史导致的肠黏连影响进镜深度,而无法完全切除较大息肉,同时存在前面所述的小肠镜检查各种并发症。
4.腹腔镜辅助的小肠镜下息肉切除
小肠镜下切除PJS患者的小肠息肉已阐述,但很多PJS患者因为既往的肠梗阻、肠套叠行手术治疗,有一定的肠黏,导致小肠镜进镜深度受限,而无法检查整个小肠,更无法清除有潜在套叠及癌变风险的大息肉,而且小肠镜下息肉切除至少需2次(经口、经肛)来完成,而再次开腹手术对患者来说又是一次大的创伤并有可能导致短肠综合征,腹腔镜由于其创伤小,且能够松解腹腔肠管的黏连,而被应用到PJS患者联合小肠镜下息肉切除。
5.通过红宝石激光和普通脉冲激光可治疗PJS的口唇黑斑。
近年来小肠镜技术的发明应用,极大的改善了PJS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丰富了该病的治疗手法,过去只有在外科手术下才能对小肠息肉进行摘除,如今在小肠镜的帮助下也可以实现,这避免了多次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我们认为PJS患者应每一至三年复查和治疗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好能做到每年检查一次,以便于发现新的息肉及时切除,这也是防止PJS息肉癌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魏学明,顾国利,徐丽梅,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治进展和预防性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30):-.
2.陈方慧,王弋.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治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7(6):53-55.
3.李山林,刘学进,周洪涛.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34(1):43-45.
4.杜潇,赵玉沛,何小东,等.Peutz—Jeghers综合征29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8):-.
5.王晓辉,朱震宇,段伟宏,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5(12):6-8.
6.王石林,顾国利,魏学明,等.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综合治疗模式初探(附71例报道)[C]//全国普通外科手术技术学术会议..
7.林韶波,丁小云,汪慧访.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癌变一例[J].中华肿瘤杂志,,36(2).
8.世界华人消化杂志.Peutz-Jeghers综合征:恶性肿瘤高风险人群[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9.OhmlyaN,NakamuraM,TakenakaH,etal.ManagementofsmallbowelpolypsinPeutz-JeghersSyndromebyusingenteroclysis,double-ballonendoscopy,andvideocapsuleendoscopy[J].GastrointestEndosc,,72(6):-.
10.KopacovaM,BuresJ,FerkoA,etal.Comparisonofintraoperativeenteroscopyanddouble-balloonenteroscopy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eutz-Jegherssyndrome[J].SurgEndosc,,1(28):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