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黑斑息肉综合征
TUhjnbcbe - 2020/12/22 15:08:00

遗传特点及发病率: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是由Peutz及Jegher两人分别在年和年报道,因此又叫Peutz-Jeghors综合征,简称PJS,黑斑息肉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口唇周围和颊粘膜的色素沉着,以及胃肠道多发息肉,病理上为错构瘤。临床并不常见,发病率约为20万分之一,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

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PJS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单一多效基因所传递。患者的染色体分纯合子和杂合子2种,由于基因的突变,二者都能发病。PJS患者约有50%无明显家族史,可能是由于新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但其后代仍有发病的可能。决定PJS的发病基因定位于19p13.3,基因为肿瘤抑制基因STK11。

本征临床表现不一,个体差异很大。病情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便、便血、便秘、呕血等消化道症状。除以上症状外,本征尚有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2大特征性表现。

诊断及治疗:

如发现口唇、口腔黏膜等部位的色素斑,结合X线及内窥镜检查发现有消化道息肉存在并经组织学证实为错构瘤,即可确诊。然而,近年来因不典型患者报道有所增加,故在直肠中发现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息肉亦不能排除本征。

大多数患者都有家族史,但必须强调指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家族史,故有人将具有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遗传这3大特征者称为完全性PJS;仅有黑斑及家族史或仅有黑斑及息肉而无家族史者称为不完全性PJS。本征须和其他胃肠道息肉病相鉴别。

本征的治疗,主要是对胃肠道息肉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斑息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