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发热不退需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TUhjnbcbe - 2020/12/31 15:2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型增值性疾病,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增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形淋巴细胞增高,多数预后良好。

病原学

年由Epstein和Barr首先从患恶性淋巴瘤的非洲儿童的肿瘤组织中发现,年由Henle等报道为本病的病原体,并在此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征。

流行病学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和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口-口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偶可经输血传播。

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差异不大。

临床表现

在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15天,大多为10天。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1

发热

一般均有发热,体温38-40℃不等,无固定热型,热程大约1-2周。临床发现部分EBV感染患儿可出现持续低热。

2

咽峡炎

绝大多数患儿可表现为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出血点,伴有咽痛。大多数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形成。

3

淋巴结肿大

在病程第一周就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的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三厘米,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肿大淋巴结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亦可数月消退

4

肝脾肿大

肝肿大者占20-62%,大多数在肋下2cm以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有轻度*疸。约半数患儿有轻度脾肿大,伴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5

皮疹

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猩红热样斑疹、出血性皮疹,多见于躯干,皮疹大多在4-6日出现,持续一周左右,皮疹消退后不脱屑,也无色素沉着。

6

呼吸不畅

鼻咽部淋巴组织丰富,EBV感染后局部组织增生,患儿会出现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等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

7

眼睑水肿

约50%患儿可出现。考虑与局部淋巴组织增生导致液体回流不畅有关。

并发症

1.细菌感染:EB病毒感染后引起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极易合并鼻咽部细菌感染,甚至出现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表现。

2.肝损害:肝功显示转氨酶不同程度增高,且肝损害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相关,年龄越大,肝损害程度越重。其机制不是EBV感染对干肝脏细胞直接损害,而可能是EBV作为一种免疫启动因子而导致的间接免疫损伤。

3.神经系统:0.73%-7.3%患儿可出现此类并发症,症状差异很大,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格林-巴雷综合症、视神经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虽然神经系统病变多能恢复,但也可发生后遗症或死亡。

4.循环系统:可出现心肌损害。部分患儿可见非特异性T波改变或轻度传导不正常。心肌炎和心包炎则少见。

5.泌尿系统:可出现血尿、蛋白尿、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

6.血液系统:可出现粒细胞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者可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危及生命。

7.其他结膜炎、腮腺炎、睾丸炎、中耳炎、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10×/L,高者可达(30-50)×/L。白细胞分类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后淋巴细胞增多,可达60%以上,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具有诊断意义。

2.EB病毒抗体:衣壳抗原-IgM阳性是新近感染的标志,早期抗原-IgG一过性升高是近期感染或EBV复制活跃的标志,均具有诊断价值。

3.EBV-DNA检测:血清中含有高浓度EBV-DNA,提示存在病毒血症。

4.其他部分患儿可出现心肌酶升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等。

治疗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脾肿大患者应注意防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同时应注意处理便秘情况,

2

对症治疗

发热时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如出现并发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3

抗病毒药物

疾病确诊后,建议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一般建议使用肌注干扰素,静脉或口服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

4

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对本病无效,只用于合并细菌感染时。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类药物,可能与本病免疫异常有关,可能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预防

.本病还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亲吻病”。是因为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与病毒性感冒的传播方式相近,亲密接触如接吻,分享食物、咳嗽都有可能感染此病,像父母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都会发生感染。确诊患者应该避免亲吻他人或者与他人共用餐具。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热不退需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