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麦四种土传根部常见真菌病害详细说明,记
TUhjnbcbe - 2021/1/7 11:55:00
小麦四种土传根部常见真菌病害详细说明,记得收藏!

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作物品种更换、轻型农业栽培措施实施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小麦病虫草的发生危害总体呈加重趋势。根据调查,我省小麦上发生的病虫草害有多种,对小麦生长危害严重的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及杂草。赤霉病已成为河南省的常发病害,新发生的小麦孢囊线虫病、茎基腐病、*花叶病等发生危害逐渐加重。病虫草害已经成为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素。

我省小麦苗期发生的病虫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茎基腐病、孢囊线虫病、地下害虫、苗蚜及杂草等,发生严重时,会造成缺苗断垅,影响小麦的长势和分蘖质量。

做好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关键时期,更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从源头控制病虫危害,落实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

一: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近年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严重影响产量。

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色或*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

苗期症状

返青拔节期症状: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

抽穗-灌浆期症状:花秆

二: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分布极广。主要表现在小麦的幼芽、幼苗被侵害造成田间缺苗;成株茎、叶受害造成叶片早枯,光合作用下降,籽粒不饱满,降低产量;病株因根部或茎基腐烂而呈“青枯”状死亡,不能结实;穗和籽粒被害,结实率下降,种胚变黑,粒重轻,发芽率低;黑胚率高的小麦磨出的面粉色泽灰暗,品质差,因此根腐病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轻病苗成株可抽穗,但结实率低,有些病株,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拔取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成株叶上病斑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褐斑,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常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扩大后整个小穗变褐枯死并生有黑霉。病小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但形成种子带病,种胚变黑,轻者仅胚尖变褐,种形不变;重者全胚呈深褐色,种子瘦小,有的病粒胚不变色,而在胚乳腹脊或腹沟等部位产生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梭形斑。

小麦根腐病苗期为害状

苗期症状领先做您身边的种植管理专家

小麦根腐病后期症状

(右边为健株,左边为病株)

三: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天线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根和地下茎,使之变黑腐烂,地上表现病苗基部叶片发*,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重病株地上部明显矮化,发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显。由于茎基部发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分布,严重时全田植株枯死。在潮湿情况下,小麦近成熟时在病株基部叶鞘内侧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壳。但在干旱条件下,病株基部“黑脚”症状不明显,也不产生子囊壳。

小麦各生育时期的症状及诊断:

①幼苗分蘗期至返青拔节期。基部叶发*,并自下而上似干旱缺肥状。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灰黑色,病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拔节后,茎基1-2节的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丝层。

诊断:将变黑根剪成小段,用乳酚油封片,略加温使其透明,镜检根表如有纵向栗褐色的葡萄菌丝体,即为全蚀病株。

②抽穗灌浆期。病株变矮、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穗色深浅不一,潮湿时出现基腐(基部一、二个茎节)性的“黑脚”,最后植株旱枯,行成“白穗”。剥开基部叶鞘,可见叶鞘内表皮和茎秆表面密生黑色菌丝体和菌丝结。小麦近成熟时,若土壤潮湿,病株叶鞘内表皮可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小麦全蚀病根部症状——黑根

小麦全蚀病茎基部症状——黑脚

图1:小麦全蚀病—黑脚图2:小麦全蚀病—黑脚

后期症状

四:小麦茎基腐病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最近几年,已经成为我国*淮部分麦区生产上的新问题,对小麦产量、品质威胁巨大。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由于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不断积累,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为害呈现不断加重、蔓延的趋势。

为害症状:

小麦的茎基部叶鞘受害以后,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出现无云纹状病斑。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小麦茎基部节间受侵染为淡褐色、深褐色,出现腐烂,当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节间生白色或红色霉层,如果剖开叶鞘内部,会发现有灰白色菌丝充满腔内,茎秆容易折断。到了后期病情严重时,重病植株会提前枯死,形成白穗。

发病规律:

小麦茎基腐病属于典型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土壤、病株残体中越冬,一般会从根部、茎基部侵入,在田间主要依靠整地、浇水、中耕等农事活动进行传播。一般情况下,致病菌可以在病残体上存活两年以上。

症状苗枯

症状茎基腐

后期症状:白穗

高产创建组合套餐

杀菌、防病、治病、营养四合一,一站式全面解决小麦问题将保障有孚1号小麦及其它小麦品种健康生长,籽粒饱满品质优,稳产高产大丰收!全国高产创建免费技术热线--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图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麦四种土传根部常见真菌病害详细说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