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
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老龄化的加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占9.88%。在结直肠癌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再拖一拖,发现时往往发展成了中晚期,手术机会也稍纵即逝。
大约80%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早期发现并切除息肉,可有效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显著降低患癌风险。此外,早发现,早治疗,花钱少、恢复快,生存率也更高。
肠道息肉会引起什么症状
绝大多数肠息肉没有症状,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①便血。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ml。
②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带蒂的低位直肠息肉因位置较低,有时会脱出肛门外,此时可能会被误诊为痔疮脱出。
⑤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J综合征(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简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为家族性遗传病)。息肉的类型与癌症的关系
了解息肉的病理类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有的息肉生长缓慢,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而有的息肉有癌变风险,应予以切除。
息肉的分类: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
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此时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结肠息肉高危人群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建议下述高危人群及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
大便潜血阳性;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本人有癌症史;
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建议:如果您是高危人群,请提早进行肠镜筛查。日常生活中,希望大家都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多运动,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戒烟限酒,规范进行肠镜筛查,最大限度地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温馨提示
医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