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10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结直肠癌病因虽未完全明确,但其相关的高危因素逐渐被认识,如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饮食,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缺乏湿度的体力活动等。遗传易感性在结肠癌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有些疾病如家族性肠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血吸虫等也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年10月14~15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反复讨论和修改,并以不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录如下:
筛查对象策略与方法
我国结直肠肿瘤的筛查目标人群建议为50~74岁人群。我国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从50岁开始明显上升,75~80岁到达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国外研究建议不必将76~85岁的高龄人口作为CRC筛查目标人群。结合国内情况,将人群筛查最高年龄定位为74岁。
筛查方法应包括FOBT(粪便潜血实验)、基于高危因素的问卷调查、全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等。直肠指检可发现下段直肠肿瘤,未行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建议予直肠指检。目前,全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必需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此筛查手段。
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即为结直肠癌(CRC)高危人群:①FOBT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③本人有肠道腺瘤史;④本人有癌症史;⑤符合下列6项中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家族性结直肠肿瘤的筛查与监测
1.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筛查策略:筛查对象为符合HNPCC诊断标准的患者和家族中有HNPCC患者的人群。筛查对象行该基因的突变分析,对致病性突变基因携带者或未行基因突变分析者,从20~25岁开始或从比家族中最小发病年龄早10年开始(取较早时间),每1--2年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35岁以后每年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
2.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相关性息肉病(包括经典的FAP、轻型FAP、Gardner综合征和Turcot综合征等)的筛查,应确诊先证者(首位被发现者)再行筛查。APC基因相关性息肉病患者、无症状致病性APC突变基因携带者、未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的家族成员监测方法:①从l0~12岁开始,每1~2年行1次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则每年1次行全结肠镜检查,直至行结肠切除术。②25岁以后或结肠切除术前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每l~3年复查1次;③发现十二指肠腺瘤或行结肠切除术前,每1~3年行1次小肠检查。
3.Peutz—Jeghers综合征的筛查,包括确诊先证者、前瞻性筛查。确诊先证者:建议所有Peutz-Jeghers综合征息肉携带者或典型口腔黏膜色素沉着者都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监测方法:①胃: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从8岁开始,每2~3年1次。②小肠:内镜或影像学检查,从8岁开始,每2~3年1次;③结直肠:全结肠镜检查,从18岁开始,每2——3年1次。
4.CRC或结直肠腺瘤患者家族中还有其他亲属(1个以上一级亲属,或2个以上二级亲属)患有CRC或相关肿瘤。但不符合目前已定义的任何遗传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则称为“其他家族性CRC”,应根据患病年龄决定筛查方式。一级亲属罹患CRC时年龄为50~60岁:从4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3年1次。1例一级亲属罹患CRC时年龄50岁,或2例以上一级亲属罹患CRC:无论年龄。从40岁或低于年龄最小患者1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根据家族史情况。每3~5年1次。1例一级亲属罹患CRC时年龄≥60岁,或2例以上二级亲属罹患CRC:无论年龄,从5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5年1次。
炎症性肠病(IBD)相关肿瘤的筛查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CRC的发生分为3个危险度:①低危险度:指全结肠病变但病变趋于稳定或左半结肠病变;②中危险度:指全结肠病变,内镜下明确为轻度活动性炎性反应改变,炎性反应后息肉形成。50岁或之后一级亲属中有CRC病史;③高危险度:指全结肠病变,内镜下明确为中重度活动性炎性反应改变。伴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史。既往5年内有结肠狭窄或任何程度的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50岁之前一级亲属中有CRC病史。全结肠镜的筛查间隔时间按危险度不同而不同,低危险度人群每5年、中危险度人群每3年、高危险度人群每年行全结肠镜检查。如全结肠镜检查未达盲肠。建议重复检查。
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CEA和CAl25、CAl9-9等传统肿瘤抗原标记物血清学检测的操作简便,但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待提高。新开发的检测项目如分析外周血端粒酶活性、检测hTERTmRNA和某些miRNA等,操作较复杂,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评价。
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仅提示需进一步检查,并非确诊手段。粪便DNA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检测对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意义有限。但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临床可采用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作为结直肠肿瘤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其诊断价值不如内镜。CT结肠成像(CTcolonoscopy。CTC)属无创性检查。对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者有独到优势,但其早期诊断价值有限。结肠镜配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肿瘤的标准方法。肠道准备充分、退镜时仔细观察,可有助于提高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
结直肠癌的预防
腺瘤的一级预防包括:①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②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③对血叶酸水平较低者,可适量补充叶酸;④戒烟。
结直肠肿瘤的高危人群(50岁。特别是男性、有结直肠肿瘤或其他肿瘤家族史、吸烟者、超重、有胆囊手术史、血吸虫病史等),可考虑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
比较公认的预防腺瘤摘除后再发的药物是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高纤维素饮食、肠道代谢物短链脂肪酸亦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
摘自《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中国消化杂志
DoI:10./cma.j.issn.—..0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