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如何对待你,我的肠息肉
TUhjnbcbe - 2021/2/26 18:02:00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定期体检。但很多人看到体检结果上的“肠息肉”都会感到恐慌,害怕自己和肠癌相遇。那到底这颗“定时炸弹”是怎么回事?

专家建议,目前对已形成的息肉,还没有药物能有效治疗,如果发现了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效果确切,是治疗的不错选择。

大肠息肉可分为5种

腺瘤性息肉以管状腺瘤最为多见。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40%以上。一般而言,年龄越大,罹患这类息肉的风险越大。需要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直径越大,其癌变的机会也就越高。

炎性息肉继发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疾病之后形成的肉芽肿,也称假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增生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的风险较低,是常见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成群微小息肉,50岁以上者几乎一半的人会有这种息肉。

家族性息肉与遗传因素有关,特点为婴幼儿期无息肉,常开始于青年期。其癌变的倾向性几乎可以达到%。

大肠息肉有何症状

部分大肠息肉患者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稀便、大便带血和黏液等,也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长蒂息肉或位置近肛门者可有肿物脱出肛门,少数患者甚至有腹部闷胀不适或隐痛症状。然而,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

大肠息肉要及时治疗

如果发现了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效果确切,是治疗息肉的不错选择。另外,阿司匹林等一些药物可有助于预防息肉再生,但此类药物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服用。目前对已形成的息肉,没有药物能有效治疗。

并非所有息肉都必须切除

一般而言,腺瘤性息肉和家族性息肉病是一定要切除的,以防癌变。幼年性息肉发生于幼儿期,患儿多为10岁以下男孩,常表现为便血、黏液便、腹泻和腹痛,并可发生继发性贫血;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可因慢性失血而继发缺铁性贫血,也可因息肉牵拉引发肠套叠,这两种息肉如能确诊,可考虑手术切除。

大肠息肉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一般而言,大肠息肉多通过内镜微创手术进行切除。常见的内镜下息肉手术包括:微小息肉热活检钳咬除、EMR、ESD。特殊情况下,有的息肉也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需要根据不同的息肉类型和患者病情决定。

内镜微创手术后注意事项

在内镜治疗过程中会注入一定量气体,术后可能会有腹胀的感觉,但切勿用手加压或腹肌加压,避免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以防穿孔或出血,应自然排气来缓解术后腹胀。

因此,内镜治疗后建议卧床休息1天~2天,1周内限制剧烈运动,忌久坐、久立、久行,尽量避免术后马上长途旅行或坐颠簸的交通工具。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情绪,勿易怒发火,避免过激情绪。

有口服抗凝、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等的患者,在内镜手术前和手术后应停药1周以减少出血,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停药请与医生沟通。

如果术中使用了止血夹或尼龙绳等,创面愈合后这些会随粪便自然脱落;如果手术3个月以后内镜复查发现仍未脱落,可请医生进行处理。

内镜微创手术后怎么吃

EMR、ESD术后,患者需要暂时禁食一天,以备急诊再次内镜处理并发症。

如果术后没有并发症,可以开始无渣饮食2天~3天,不要进食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3天后可以进食少许蔬菜水果,细细咀嚼后再吞咽。忌烟、酒、辛辣、油腻之物,忌食促进肠蠕动的药物,一周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内镜微创手术后应观察什么

术后出血多发生于72小时以内,偶尔可能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息肉手术后一旦发生明显便血,或者大便中较多黏液脓血,应该及时跟医生反映。

术后穿孔结肠穿孔一般没有突然发作的腹痛,而是逐步加重的腹腔感染,表现为发烧、腹胀、腹部隐痛,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数目和比例的增加。

有些部位的结肠壁位于腹膜外,感染引起的发热明显,但没有明显腹痛,而出现腰痛、腹股沟区隐痛。对于患者来说,出院后还要注意有无明显疼痛和发烧症状。

为什么术后要定期复查

息肉切除术后要注意息肉病理检查结果。如果病理检查怀疑息肉已恶变,且病理检查不能确认是否完整切除时,需要追加内镜或者腹腔镜手术。另外,即使确认肿瘤完整切除但息肉恶变伴有黏膜下层侵犯的情况,也需要腹腔镜手术。

而良性息肉也不是切一次就没事了,它可能复发,复发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只要是曾经有大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定期复查。

如果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内镜,连续2年~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查一次;有多个良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息肉大于2厘米、病理为绒毛状腺瘤和无蒂息肉,复查间隔应为1年以内;如果息肉病理检查发现属于遗传性肿瘤,需要咨询医生,进行规范治疗。

哪些人应进行定期内镜检查

50岁以上或大肠癌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镜。内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时,应该及时就医,判断是否需要予以内镜下切除,由此可阻止息肉癌变。

以下为高危人群:1.位于大肠癌高发区且年龄超过50岁者;

2.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3.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4.炎症性肠病等药物治疗后的随访;

5.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随访复查;

6.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7.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8.具有一个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有结直肠癌或者高危险腺瘤(腺瘤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且具有绒毛成分),并且诊断时不小于60岁。

《生命时报》吴轲文

编辑:梁婧

给我个好看再走好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对待你,我的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