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3/1 1:57:00
DOI:10./cma.j.issn.-..10.本文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10):-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除部分单独由局部因素导致的口腔黏膜病损外,多为局部和全身因素等综合作用所致。近年来,由于民众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口腔黏膜病的就诊率不断上升,除大量常见病病例,还有许多疑难病例,其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常常让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也感到困惑。笔者等在口腔黏膜病科的临床工作中,也越来越多地遇到一些疑难病例,常不能第一时间作出明确诊断。在诊治这些病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广大同仁交流和讨论,期待能抛砖引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口腔黏膜病的诊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一疑难口腔黏膜病的特点多为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口腔黏膜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多种系统性疾病可有相应的口腔表征。由于口腔黏膜病损可能影响语言、进食等日常活动,患者常选择口腔黏膜病科作为首诊科室。若口腔黏膜病医师对这些全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则此类疾病就可能成为“疑难病例”,导致误诊或漏诊。例如:白血病可表现为牙龈增生、坏死、溃疡、口腔黏膜瘀点及瘀斑;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常表现为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等部位的黑色素斑点等。原发疾病较隐匿部分系统性疾病患者,除口腔表征外,常伴有全身症状或体征。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口腔黏膜多发性血疱外,常伴有皮肤多发性瘀点、瘀斑;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除口腔念珠菌感染等表现外,常伴有持续低热、腹泻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但某些系统性疾病患者就诊时,除口腔表征外,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例如: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naturalkiller(NK)/Tcelllymphoma,nasaltype]早期可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并无其他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临床病损不典型多数口腔黏膜病都具有特殊的损害特征,但在临床中不典型的临床病损十分常见。例如:天疱疮有时可表现为直径仅数毫米的局限性糜烂病损,尼氏征阴性,仅根据临床表现与类天疱疮难以鉴别;有时又可表现为覆盖厚重假膜的广泛糜烂面,与多形性红斑的口腔病损相似。造成此类不典型病损的可能原因包括疾病本身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完善的前期治疗、继发感染及创伤等。临床病例较少见口腔黏膜病的疑难病例多为少见病、罕见病或常见病的罕见表征,临床病例较少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关于此类疾病的文献多为病例报道。笔者课题组曾报道的局灶性真皮发育不全综合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报道了二百余例[1]。二疑难口腔黏膜病的诊断要点全面的病史采集全面的病史采集是正确诊断的第一步。鉴于口腔黏膜病与全身情况的密切联系,医师在进行口腔黏膜病的病史采集时应像书写住院病历一样全面而重点突出。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女性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等。上述信息的获取对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例如:以口腔黏膜大面积糜烂为主诉的患者,可能涉及口腔黏膜病学现有疾病分类下大部分类型的疾病。通过病史询问,若为急性病程,则可能为感染性疾病(疱疹性龈口炎、带状疱疹)和超敏反应性疾病(药敏性口炎、多形性红斑);若为慢性病程,则可能为斑纹类疾病(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大疱类疾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及造血系统疾病(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某些疾病可有特殊诱因,如药敏性口炎、放射性口炎及化疗相关性口炎等。详细的体格检查详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医师识别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及时做出正确诊断。以口腔黏膜大面积糜烂为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引起的糜烂常沿神经支分布,仅累及单侧;天疱疮尼氏征常为阳性;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糜烂面周围常可见网状、树枝状珠光白纹;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糜烂面周围常可见放射状白色短纹等。医师在对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不应仅局限于口腔黏膜,眼、皮肤、会阴、指(趾)甲、头皮等其他部位的病损同样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例如:口腔黏膜反复溃疡、伴皮肤结节性红斑、外阴溃疡、结膜炎等,常提示白塞病;口腔黏膜血疱、伴皮肤瘀点、瘀斑,常提示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合理应用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口腔黏膜病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检查手段,除用于明确诊断外,还可用于判定治疗效果、检测不良反应及评估疾病的预后。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涉及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血液学检查: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血液学检查包括全血图、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免疫学检查等,其他检查如尿常规等亦归于此类。对于造血系统疾病(如各型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结缔组织病(如舍格伦综合征)、性传播疾病(如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影像学检查:口腔黏膜病可为全身疾病的口腔表征,在原发病的表面体征不明显时,常需借助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超声、胃镜、肠镜等,有助于诊断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肿瘤(如Castleman病、胸腺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感染性疾病(如结核)、胃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等。(3)病理学检查:是口腔黏膜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口腔黏膜病诊断涉及的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骨髓穿刺等。在各型斑纹类疾病、大疱性疾病、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如口腔结核、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中,病理学检查往往是明确诊断必不可少或最重要的方法。(4)遗传学检查:主要适用于与口腔黏膜相关的一些综合征的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PCR、基因测序、Southern印迹杂交等。例如:局灶性真皮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多伴有PORCN基因的突变[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多伴有STK11/LKB1基因的突变[2]。适时运用治疗性诊断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无创或微创性辅助检查暂不能明确诊断,还可适当运用治疗性诊断。常用于治疗性诊断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开展多学科合作现代医学分工精细,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常存在对口腔医学其他专业或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口腔黏膜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口腔黏膜疑难杂症”,在其他相应专业看来可能是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某些病例虽首诊于口腔黏膜病科,但确诊后的治疗有时需要在其他相应科室进行。因此,开展多学科合作对疑难口腔黏膜病的诊治十分重要。除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等临床基础科室外,口腔黏膜病诊治常涉及以下相关科室:口腔颌面外科、皮肤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及肿瘤科等。对于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缺乏相应全身症状或体征的病例,建议口腔颌面外科先行会诊,根据病理学结果选择是否需要其他科室进一步诊治;对伴有全身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的结果,选择相应的会诊科室。在相关科室会诊前,口腔黏膜专科医师应先充分熟悉病史、做好资料查询,避免重复或过度会诊。在多学科合作方面,还可借鉴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