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斑点大问题探索黏膜黑斑息肉病变Pe
TUhjnbcbe - 2021/3/1 14:07:00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曾经看过一部影视剧,剧中讲述一位患有黑斑息肉综合征的患者,就诊时已经发生了癌变,无奈下只能选择手术切除肠道及造瘘术延续生命,医生建议对其子女进行肠镜检查,结果发现其子女均患有黑斑息肉综合征,且息肉数量较多,位置集中在大肠,病理检查回报恶性程度高,从生存几率考虑,医生建议其子女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从生存质量考虑,年纪轻轻就施行直肠造瘘术,必然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生活。

如此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要遭受这样巨大的打击,这一刻,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惋惜,对疾病的无奈,直击着神经。其实,造成剧中悲剧的原因正是对疾病没有及时早期发现,实行早期的干预,才造成了这场不可避免的人间悲剧。

关于黑斑息肉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息肉综合征,是伴有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多发息肉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以通过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患者子女中50%发病,临床上半数病例有明显家族史,主要突变基因是LKB1/STK11,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色素斑,胃肠道错构瘤和家族遗传性为三大特征,好发于青少年。需注意本病亦可癌变,癌变发生于错构瘤中的腺瘤成分。本病并发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8倍,包括胃肠道及非胃肠道癌,死于各种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9倍,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

临床特点:

PJS主要有三大临床特征:

1)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

一般在幼年即出现,常见于口唇周围皮肤及口腔黏膜,亦可发生在鼻、肛周、生殖器及手足等处,呈黑褐色或蓝黑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大小可从针尖样至3-5cm,部分可融合呈斑片状,颜色深浅及分布范围大小与肠道息肉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无直接内在联系,但也有息肉切除后色素可全部消失的报道。

2)消化道或非消化道息肉:

PJS的息肉可以遍布整个胃肠道,以空肠上段为好发部位,PJS鼻息肉发生率也较高,胃肠道息肉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腹痛,肠套叠,肠扭转,肠梗阻,胃肠道出血等;

3)遗传:

约有60%PJS有明确或可疑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出现隔代遗传,真正散发性PJS非常罕见。

相关基因

STK11基因:

STK11基因在年确认是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基因。该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错构瘤样胃肠道息肉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并具有高度肿瘤易感性。

STK11基因突变携带者患胃肠肿瘤、乳腺癌、妇科肿瘤、胰腺癌、肺癌等癌症的风险较高,下图所示为不同年龄段的患癌风险。

由于该疾病可能通过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外显率很高,同一家族患病者较多,患者子女约50%发病,所以家系中有发病者,其他人应该注意监测。

黑斑息肉综合征可增加其他癌种的发病率: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癌症风险估计因研究而异。估计有21-21%的卵巢癌风险,9%的子宫内膜癌风险,10%的宫颈癌风险,特别是恶性腺瘤。

同时它也会导致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肿瘤的发病率上升。

大多数患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人将在60岁时患上某种形式的肿瘤性疾病。

大多数患者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会在皮肤上,尤其是嘴唇和口腔粘膜上形成扁平的褐色斑点(黑色斑点),并且患者因肠套叠导致的第一次肠梗阻通常发生在6至18岁之间。累积终身癌症风险在中年开始上升。所有癌症,胃肠道(GI)癌症和胰腺癌的70岁累积风险分别为85%,57%和11%,女性癌种发病率也将会逐渐升高。

BRCA基因:

Peutz-Jeghers(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存在,可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患者胃肠道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较高,也可伴发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

BRCA是人体的一种基因。包括BRCA1及BRCA2基因,作为遗传性卵巢癌和乳腺癌发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其翻译的蛋白在双链DNA断裂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这个基因发生突变,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丧失,导致癌细胞的“野蛮生长”。所以有这个基因突变的家族与正常人群相比,乳腺癌及卵巢癌有显著高发率。

CDH1基因

CDH1基因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密切相关的基因,后来对该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小叶乳腺癌。

CDH1基因编码的E-钙黏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上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在维持细胞间连接、细胞极性和组织结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E-钙黏蛋白的失活会导致细胞失去附着力,提高细胞的运动和肿瘤的转移能力。

检查诊断

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TK11的胚系突变其病因。

PJS的临床诊断需满足下列WHO标准之一:

(1)三个或更多的组织学证实的黑斑息肉;

(2)有PJS家族史的任何数量的黑斑息肉;

(3)有PJS家族史的特征性的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4)任何数量的黑斑息肉和特征性的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检查:

1.视诊:应检查口唇、口腔黏膜、手掌、足底、指和趾、肛门周围等部位,观察有无色素斑。

2.直肠指诊:在手指可触及的直肠范围内检查无息肉。

3.X线检查:因为本征的息肉可散在地分布整个消化道,所以,对发现皮肤黏膜有色素斑的可疑患者,必须做胃肠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双重对比造影,以了解是否有息肉存在。

4.内窥镜检查:包括胃镜、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如发现息肉和可疑组织应取活组织检查。

5.超声波检查:怀疑并发肠套叠和肠梗阻者可做腹部超声波检查。

6.组织学检查:本征所发生的肠息肉在镜下多数显示为正常细胞的排列畸形或错构瘤的结构。黏膜肌有带有上皮成分的树枝样畸形,在息肉内有平滑肌纤维,上皮细胞虽然有异常排列,但亦为分化正常的杯状细胞而无增生。

如发现口唇、口腔黏膜等部位的色素斑,结合X线及内窥镜检查发现有消化道息肉存在并经组织学证实为错构瘤,即可确诊。在直肠中发现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息肉亦不能排除本征。

大多数患者都有家族史,但必须强调指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家族史,故有人将具有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及家族遗传这3大特征者称为完全性PJS;仅有黑斑及家族史或仅有黑斑及息肉而无家族史者称为不完全性PJS。本征须和其他胃肠道息肉病相鉴别。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处理胃肠道息肉发生的并发症;并发的恶性肿瘤;摘除小息肉;防止息肉增大或恶变。

1.胃肠道息肉的治疗:

①对息肉较小无症状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并定期随访,每隔1~2年做纤维结肠镜检查1次,但应告知患者,胃肠息肉随时有并发出血、肠套叠及肠梗阻的可能,一旦发作,应及时诊治;

②有蒂息肉在1.Ocm左右者,可经内窥镜行电凝切除,1次可摘除多个息肉;

③息肉较大(2.0cm以上)且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可行肠切开单纯息肉摘除术,以免发生肠套叠、肠梗阻;

④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者,应行急诊手术,具体术式应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⑤结肠、直肠内息肉较大且密集丛生无法逐个摘除者,可行全结肠切除术,保留部分直肠,行回肠直肠吻合,保存良好的肛门功能。直肠残留息肉,可经内窥镜做电凝或冷冻切除。

2.黑斑的治疗:对皮肤、黏膜黑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也不需治疗,如年轻患者觉得有碍美容,可外用“立得”消斑灵,每日早晚各1次外涂,涂后轻轻按摩,有一定效果;或行整容治疗。

当发现小肠息肉时要留心观察患者口唇?口周?面颊部及四肢有无黑斑或褐色斑,有无类似家族史,如果有应考虑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少年,可有家族史,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为特点,息肉易多发,常累及整个胃肠道,以小肠多见。对于已明确有Peutz-Jeghers综合征者,除切除已发现的病灶外,还应超声及肠镜随访,以发现并切除新发现的病灶,以免发生继发病变?

我们无法选择疾病,但我们可以决定疾病是何时发现,何时治疗,如何治疗,这些都是对预后息息相关的关键因素。所以,请不要忽略口唇上的小斑点,定期体检,检测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整理编辑:陈宣杰

内容审核:李景丽

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癌症患者,请将此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斑点大问题探索黏膜黑斑息肉病变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