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症。我国古医书中称白癜风为“白癜”“白驳”或“白驳风”。本病常见,估计人群中至少有1%—2%的人患白癜风。一般肤色越深的人发病率越高,*种人介于白种人与黑种人之间。本病男女大致相等,女性初发年龄较男性早5年左右。本病为多因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本病与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免疫等多个因素有关,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损害处皮肤颜色减退、变白。好发于易受摩擦及阳光照晒的暴露部位及褶皱部位,掌跖、黏膜及视网膜亦可累及。特别是面部、颈部等。白斑多数对称分布,亦有不少病例损害沿神经节段(或皮节)排列。在对称分布于眼及四肢末端的病例常见掌跖部白斑。除皮肤损害外,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亦常累及。初发于手侧缘者有发展成肢端性白斑倾向,初期多为指甲至钱币大,近似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也有起病时即为点状减色斑,境界多明显。有的边缘绕以色素带。在少数情况下白斑中混有毛囊性点状色素增强,后者可增多,扩大并融合成岛屿状。白斑处除色素脱失外,患处没有萎缩或脱屑等变化。白斑上毛发可失去色素以至完全变白,亦有毛发历久不变者。治疗白癜风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光疗、中医中药等疗法。
二、贫血痣
贫血痣少见,其人群患病率不详。女性多于男性。在出生时或儿童时期发生,亦可晚发,终生不退。贫血痣是一种血管组织发育缺陷,不是结构上的变化,而是一种先天性功能异常、患处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不易产生人工荨麻疹现象。患处注射交感神经阻滞剂后皮色可恢复正常,因此又称为药理痣。贫血痣好发于躯干,特别是胸部,面和四肢亦可累及。损害为单个或多发,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状线形,边界清楚但不规则,大小不一的苍白色斑。有时为许多群集的小斑疹,排列成掌叶铁线蕨的叶片样。亦有报道在臂部呈线形排列。摩擦患部时,浅色斑片本身不发红,周围皮肤却发红充血,使白斑更趋明显。此时若用玻片压迫时,周围皮肤充血退去、减色斑就不易辨认。摩擦患部时周围皮肤充血而白斑处依然如故,由此可以与白癜风区别。
三、获得性色素减退症
该病症不是由于原发性黑素细胞的结构、功能的遗传缺陷所致的色素减退,也不是原发性黑素体合成的减少,而是一种继发性色素减退症
花斑癣在婴幼儿病例,其淡白色的斑常发于面颊、额及眉间,由于经常擦洗、表面不易附着鳞屑,故极易与早期白癜风混淆,应予以注意。
四、黏膜白斑
唇黏膜及会阴部白癜风常易误诊为黏膜白斑。黏膜白斑多呈网状、条纹状或片状,为白色角化性损害,常剧痒。而白癜风仅是色素脱失,表皮正常,在邻近皮肤或其他处常可找到脱色性病变。
五、病理性色素减退
其他某些化学物质的局部应用可致病理性色素减退。使用氢醌霜治疗色素沉着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白癜风样白皮病,或点状白皮病。又如长期应用橡胶制品的人员如戴橡胶手套的工人,穿合成橡胶制造的凉鞋均可能引起持久性色素脱失斑,其机制也在于这些制品中含有氢醌衍生物。其他化合物如盐酸噻唑胍基呋喃星、含酚杀菌剂如儿茶酚的各种衍生物,实验证明这些都是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色素形成,有时还可破坏黑素细胞。
六、无色素性痣
它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损害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减色斑,境界模糊,边缘多呈锯齿状,周围几乎无色素增殖晕,有时其内混有淡褐色粟粒至扁豆大雀斑样斑点,感觉正常,持续终生不变,是神经痣之一型。
七、白色糠疹
白色糠疹又叫单纯糠疹或面部干性糠疹,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色素减退斑,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皮肤疾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尤其在皮肤较黑的孩子中更常见。白色糠疹一般无须治疗,一段时间后都会自行消退,而且不会留下痕迹,康复时间有可能是几个月,也有可能是几年,但通常都不会持续到成年。如果症状特别明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八、老年性白斑
本病与白癜风的鉴别要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常见于老年人,主要见于胸、背、四肢、为豆大的圆形白斑,稍凹陷,散在分布不融合。伍德灯下和白癜风一样,可以结合发病部位和形状来予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