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饮食
嘱患者多饮水,通知家属探视时送苹果、香蕉等富含纤维的水果,酸奶、蜂蜜。膳食中的纤维素可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且有助于益生菌的生长。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及叶酸: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管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包心菜,内含有大量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二、适量运动
督促患者起床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体工具、活动,做操、乒乓球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久坐职业的人群便秘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经常跑步者可刺激胃肠运动,促进排便。MartinezGagliardo等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运动可抑制年龄相关性结肠肌间神经元的退化,故适当的运动可改善便秘症状。三、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结肠活动在早晨醒来及餐后最为活跃,故便秘患者应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每次时间不超过5分钟,用力度为5-7分(设最大力度为10分),排便时注意力集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四、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神经肌肉训练和视觉语言反馈使排便功能障碍患者学会排便时适当用力,主要适用于排便障碍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对便意阈值异常的患者,应重视对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调整对便意感知的训练。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训练强度较大,但安全有效。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排便感觉的阈值。对于老年排便功能障碍患者,生物反馈疗法是一个有效选择,但目前缺乏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五、认知治疗
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疗法,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药物治疗一、泻剂
容积类泻剂:欧车前等,为能吸收水分的纤维素,通过增加粪便中水含量和固形剂而使大便容积增加,利于大便成形且易于排泄。聚乙二醇是高分子制剂,其氢键间能携带水分子,增加容积以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小剂量通便,大剂量清肠。渗透性泻剂:硫酸镁、乳果糖、山梨醇等不被肠道吸收的的糖盐类可形成肠内高渗状态,水分从体内进入肠腔,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腔蠕动,来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常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应用时需大量饮水,但需注意过量使用可引起肠腔电解质紊乱,对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二、刺激性泻剂
大*、番泻叶、芦荟、比沙可啶等。刺激性泻剂主要通过刺激肠黏膜内的神经末梢,增加肠道蠕动及肠粘膜的分泌,其不良反应为易产生药物依赖、电解质紊乱等,长期应用可引起结肠黑变病,同时増加大肠癌的风险。番泻叶:番泻叶有经济、排泄彻底的优点,但有剂量不易掌握、口感差、会有轻微至中度阵发性腹痛,甚至呕吐、腹泻,致患者不愿服用的缺点。故护士应提前告知其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感,估计好剂量,5g加开水ml浸泡15min,待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嘱患者服下,患者可先服少量,观察效果。年老体弱、瘦小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危及病入生命,应慎用。服药后应观察患者反应,有无呕吐腹泻,如腹泻应查电解质。润滑性泻剂:甘油、液体石蜡、蓖麻油等。润滑性泻剂主要通过润滑肠壁,阻止肠内水分吸收,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三、微生态制剂
口服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大量生理性细菌,纠正肠内菌群失衡。AnHM等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乳酸菌能增加大便次数及大便量,可用于防止便秘。四、简易通便法
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条等。开塞露是一种纯天然制剂,含甘油,能润滑肠道引起肠蠕动,注入后因高渗刺激肠壁,从而引起排便反射,使近肛门的粪便排出。住院患者发生便秘后建议首先使用口服缓泻剂对症治疗,之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等预防便秘,若患者用泻剂后仍未解大便,但是有便意,诉腹痛,应该使用开塞露等通便使直肠中嵌顿的硬便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泻剂作用时间一般6-8小时,应尽量早上或睡前服用,避免下午使用使患者夜里起床大便,影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