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
TUhjnbcbe - 2021/5/4 15:14:00

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

发布时间:-05-2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卫斯

——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太原:)

葡萄:VitisviniferaL.落叶木质藤本。掌状叶,3—5缺裂。复总状花序,通常呈圆锥形。浆果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或*白色、或粉红色、或青绿色,外被蜡粉。色泽随品种而异。花期6月,果期9—10月。种类很多,主要由欧洲葡萄(Vitisvinifera)、美国葡萄(V.labrusca)。葡萄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最喜爱、最常吃的水果之一。葡萄酒也是世界上历史最长、产量最大、品质最优的果酒品种。我国西域现在种植的葡萄有多个品种。其中以吐鲁番、鄯善等地产的无核葡萄最有名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域地处欧亚中心地带,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地区之一。同时,西域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又占有特殊的地位。“葡萄种植史”是“西域农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农业史”不仅是“中国农业史”的一部分,而且又是“中亚农业史”的一部分。在此,笔者想通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尤其是尼雅遗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相关文书资料的研究,对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的葡萄种植业与酿酒业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由于论述不够全面,故题曰“疏证”。

任何一种农作物的起源,都要经历一个从采集野生果实(或根茎)、驯化野生品种、到人工培育成功,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以致远程传播的过程。葡萄的起源与发展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葡萄是从那里起源的呢?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早种植葡萄、葡萄又是何时被人们酿制成酒、葡萄的栽培与酿酒技术又是何时传入我国西域的呢?有些问题已经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被时间所湮没。

㈠、葡萄种植、酿酒技术的起源与早期传播

考古资料证实,世界上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西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已开始了葡萄的栽培。波斯(即今伊朗)是最早用葡萄酿酒的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里,发掘出一个罐子,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麦戈文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说,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年,其中有残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蜡的树脂。

考古资料证实,古埃及也是最早栽培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古国之一,在埃及最著名的phtah—Hotep古墓发现了一幅距今年以上的壁画,上面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⑴。在古埃及第一、二王朝的陵墓中曾发现有“王家葡萄园印章”和无数的完整或破碎的酒具,有些酒具的粘土塞上的印记,还提到王家葡萄园的名称和管理它们的大官的称号⑵。说明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两千七百年时期,古埃及已经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了。

欧洲最早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的征服者,如腓尼基人和古代两河流域的亚述人就是从古科尔希达人那里学会了葡萄的栽培、酿酒技术,而通过航海和贸易,将葡萄的栽培和酿酒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才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公元前一千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极为兴盛,在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所写的史诗巨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有许多章节讲到葡萄园和葡萄酒。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即今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以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相当普遍,颁布于公元前年的“罗马法”(TwelveTables)规定:若进入葡萄园行窃,将受到严厉惩罚。公元一、二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

㈡、葡萄的栽培与酿酒技术何时传入我国西域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年到年,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文明带入中亚,从此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和酒神崇拜,开始在粟特人中流传。据希腊学者家罗念生考证,汉时‘蒲萄’二字发音,直接源于希腊文‘Botrytis’。汉学家劳费尔在名著《中国伊朗篇》(Sino—Iranica)里认为葡萄一词是波斯语Budawa的对音,而中亚粟特语里的意思是‘藤蔓’”⑶。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观念。西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远在西汉以前,西域就有多种民族活动。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西汉王朝取代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权。神爵三年,置西域都护,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都护治所在今新疆轮台县境内的乌垒。西域归入我国版图时,其西界直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南部直至喀喇昆仑山的南北两麓。“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⑷。唐朝时,其疆域较汉代为广⑸。由于历史的变迁,汉唐时期已归入我国版图的西域诸城国中已部分独立或归属其他国家领地,但笔者所论述的是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的葡萄种植与酿酒业,故本文所涉及到的西域材料,就有可能超出狭义上的我国现在的西域地区——玉门关以西,主指“新疆”

的地理概念。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只能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宛国见“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积数岁不败”⑹。至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大宛国即为汉西域都护所辖。但是,《汉书》所记的汉王朝西域诸城国中,像且末国、大宛国种植葡萄和酿酒之情景,并不是西域诸城国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最初写照。所以说,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应该以纳入汉、唐王朝版图的西域诸城国的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为准,而不能以现在我国版图中所保留的西域疆界中的古城国之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为准。

年,前苏联考古学家在今土库曼国境内之尼萨古城一宫殿遗址内,发掘出帕提雅王国(中国古称安息波斯国)时期的60多枚象牙角杯,亦称“来通”(Rhyton)。其部分“尼萨来通”的口缘处雕刻有葡萄藤蔓和希拉神邸,此遗址年代为公元前二世纪⑺,但古安息波斯国种植葡萄的历史远不止公元前二世纪。因为把葡萄作为雕刻对象,用艺术形式表现在生活器具上,是需要经过长期生产实践、生活观察的。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3年进行的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从约年前的一座墓穴中发掘出一株葡萄标本。新疆考古所专家认定它属于圆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实物为葡萄藤,全长1.15米、每节长11厘米、扁宽2.3厘米⑻。这是新疆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有关葡萄种植的实物标本,不仅把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年代提前了一大步,而且向传统的说法与观念提出了挑战。

由此可见,“公元前年到年,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明带入中亚,从此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和酒神崇拜,开始在粟特人中流传”的说法并不可靠。隶属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诸城国,像大宛、罽宾、波斯、种植葡萄与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会更长。仅从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的葡萄藤来看,西域种植葡萄的历史已突破公元前五世纪,其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也当同时发生。

本文命题为:“唐代以前我国西域葡萄种植历史疏证”,首先我们就要从历史文献的角度来查证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的葡萄种植和用葡萄酿酒的记载,同时辅以考古学材料佐证。前面我们已经论及到汉唐时期我国西域的地域范围问题。提出:故本文所涉及到的西域材料,有可能超出狭义上的我国现在的西域地区——玉门关以西,主指“新疆”的地理概念。

㈠、文献所见两汉至唐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西域诸城国

《汉书·西域传》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

《汉书·西域传》记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有:且末国、难兜国、罽宾国、大宛国。

且末国,地处今且末县境内车尔臣河上游。法国伯希和在我国敦煌盗走的公元年《沙洲都督府途经》写本中称“播仙镇,故且末国也。”《汉书·西域传》且末国条:“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八百二十里。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南至小宛,可行三日。有蒲陶(葡萄)诸果”⑼。

难兜国,在今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之东北部。《汉书·西域传》难兜国条:“难兜国,王治去长安万一百五十里。户五千,口三万一千,胜兵八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西至无雷三百四十里,西南至罽宾三百三十里,南与若羌、北与休循、西与大月氏接。种五谷、蒲陶诸果”⑽。

罽宾国,即今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西北部地区,与阿富汗东南部。《汉书·西域传》罽宾国条:“罽宾国,王治循鲜城,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不属都护。户口胜兵多,大国也。……罽宾地平,温和,又苜蓿,杂草奇木,檀、槐、梓、竹、漆。种五谷,蒲陶诸果”⑾(斯按:汉罽宾,魏仍罽宾,每使朝贡。隋之漕国也,大业中,遣使贡方物。唐罽宾国,开元年间向唐王朝称臣纳贡,但诸正史中未提及其种植葡萄,故在此列出)。

大宛国,地处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汉书·西域传》大宛国条:“土地风气物类民俗与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⑿。

《后汉书·西域传》云:“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陶。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⒀伊吾即今哈密。

《魏书·西域》中记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有:焉耆国、龟兹国、南天竺国。

《大唐西域记》中称焉耆国为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土宜糜、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即今新疆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焉耆都城在今焉耆县四十里城子东四里。《魏书·西域》焉耆国条:“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其后汉,土地良沃,谷有稻粟菽麦,畜有骆驼。养蚕不以为丝,为充绵纩。俗尚葡萄酒,兼爱音乐”⒁。

《大唐西域记》称龟兹国为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糜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即今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都城为库车附近之匹郎旧城。龟兹国鼎盛时期其疆域包括今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等县。《魏书·西域》龟兹国条:“物产与焉耆略同,唯气候少温为异”⒂。

《魏书·西域》载:南天竺国,“世宗时,其国王婆罗化遣使献骏马、金、银,自此每使朝贡”。“有伏丑城,……城东三百里有拔赖城,城中出*金、白真檀、石蜜、蒲陶。土宜五谷”⒃。天竺,古印度之别称。《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

《隋书·西域》中记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有:高昌国、康国、于阗国。

高昌国,位于今吐鲁番盆地,东西里,南北里。西汉时原为车师前部地,称高昌壁。前凉时始为郡县,北凉至唐时建城国。高昌故城在今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的哈拉和卓乡。《隋书·西域》高昌国条:“高昌国者,则汉车师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东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多葡萄酒”⒄。

康国,汉康居之后,其统治着昭武九姓,都城在萨宝水上游的阿禄迪城。名为强国,西域诸国多归之。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隋大业年间,始遣使贡方物。《隋书·西域》康国条:“康国者,康居之后也。……多蒲陶酒,富家或致千石,连年不败”⒅。

于阗国,地处今新疆和田,《大唐西域记》作瞿撒旦那。故址在今和田县城东南24公里之什斯比尔,位于玉珑喀什河西岸。隋大业年间,频遣使朝贡。《隋书·西域》于阗国条:“土多麻、麦、粟、稻、五果,多园林,山多美玉。东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国三千里,西去朱俱波千里,北去龟兹千四百里,东北去瓜州二千八百里”⒆。此条虽未记葡萄,但有“五果”,且“多园林”。园林的五果中必包括葡萄。

《唐书·西域》记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有:乌茶国(一曰乌伏那、亦曰乌苌)⒇、俱位国(或曰商弥)(21)。

乌茶国,《大唐西域记》称其为“乌仗那国”。直天竺南,地广五千里,东距勃律六百里,西罽宾四百里。“山谷相属,川泽连原。谷稼虽播,地利不滋,多葡萄,少甘蔗”。据《全唐文》卷九九九记载:乌苌国王达摩“贞观十六年因陀诃斯遣使奉表献方物。”《册府元龟》卷九六四外臣部封册第二:“(开元八年)四月,遣使册立乌苌国王……并降册文,皆赐彩二百段。”

俱位国,《汉书》作双靡,《洛阳伽蓝记》卷五作赊弥,《魏书》作舍弥,《大唐西域记》作商弥,《悟空行记》作拘纬。据季羡林先生考证:其地当在今克什米尔地区的马斯图吉(Mastuj)和乞特拉尔(Citral)之间,北与钵和(今瓦罕),东南与小勃律(今吉尔吉特)相邻。

照例,《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还有:斫句迦国、跋禄迦国素叶水城(亦作碎叶城或素叶城)(22)、笯赤建国(23)等。

《大唐西域记》云:“斫句迦国周千余里。…山阜连属,砾石弥漫,临带两河,颇以耕植。蒲陶、梨、柰,其果实繁”。据季羡林先生考证:斫句迦国在《后汉书》和《法显传》作“子合国”。即今新疆叶城县。跋禄迦是梵文Baluk或Valuka的音译,义云“沙”,即今阿克苏,汉时的姑墨国。跋禄迦都城在今温宿县,素叶水城因碎叶水而得名。唐一度为安西四镇之一。近人根据苏联考古发掘材料指出,碎叶城故址当在今托克玛克城西南八公里处之阿克——贝西姆。季羡林先生认为:《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所云:“新城之国,在石(城)东北赢百里。有弩室羯城,亦曰新城,曰小石国城,后为葛逻禄所并。”其弩室羯与笯赤建当为同一城名之译音。苏联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结果,将此城定在今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Ханабад)。

汉唐时期,我国西域诸城郭国不仅种植葡萄于田野,而且有栽培葡萄于城中者。敦煌遗书《沙州地志》伯号云:“艳典种蒲桃(葡萄)于城中”,“从石城至播仙八百五十里,有水草.从新城西南向蒲桃(葡萄)城二百四十里,中间三处有水草,每所相去七十余里.从蒲桃(葡萄)城西北去播仙镇四百余里”(34)。石城,本汉楼兰国。据莫高窟藏经洞所出五代后晋天福十年(年)写本《寿昌县地境》记载,鄯善镇,唐贞观中康国大首领康艳典东据此城,胡人随之,因成聚落,名其城曰兴谷城。上元二年改为石城镇,属沙州。鄯善,本名楼兰。“播仙镇,故且末国也。”(25)新城,康艳典修,东去鄯善三百三十里(26)。“蒲桃(葡萄)城,南去石城镇四里,康艳典所筑,种蒲桃(葡萄)此城中,因号蒲桃(葡萄)城”(27)。历史文献不仅记明筑建葡萄城的主人是康国大首领康艳典,而且将葡萄城的准确位置记载得清清楚楚。

从上述文献所记,两汉至唐,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地域范围涉及到今阿富汗西北部、东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一带;中亚的伊朗、阿姆河上游及费尔干纳盆地;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巴基斯坦东南部;印度南部及东北部;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马斯图吉和乞特拉尔;和我国今新疆自治区的且末、焉耆、、龟兹、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和田、吐鲁番、温宿、哈密等县市。其战线之长,分布范围之广,种植葡萄与用葡萄酿酒风气之盛是前所未有的。

㈡、新疆境内所出土的两汉至唐时期的“葡萄”标本与酿酒工具等

有关两汉至唐时期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历年在我国新疆境内出土的有:

1、年,在天山北麓一座古墓中,发掘出距今0年的酿酒器具一套,其中有球形青铜壶,扁形陶瓷发酵器和木制压榨葡萄的工具(28)。

2、年在特克斯牧场出土了一件环径为1.3cm的西汉时期的葡萄坠金耳环(29)。

3、年在乌鲁木齐的乌拉泊水库一西汉时期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长2.5cm的葡萄坠金耳环(30)。

4、年10月在民丰尼雅遗址一号墓地三号墓一座男女合葬墓中,在女主人脚下成组的陶器、木器中,内置有羊腿、梨、葡萄、粟饼等物(31)。

5、年12月,在吐鲁番火焰山公社以北的哈拉和桌的一座汉代古墓中,在位于死者木棺的底部发现了许多古代葡萄藤(32)。

6、20世纪初,斯坦因在民丰县尼雅遗址曾发掘出,一处公元一至三世纪的果园,果园位于居址近旁,至今还保留着已经枯干的成排的桃、杏、梅、葡萄等果树(33)。

7、年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在民丰县一座东汉时期的合葬墓里发掘的毛织品中,有一种古代被称作“罽”的毛布上,织绘有人兽葡萄图案。“图案中有深目高鼻的人像,有虎头、鹿头等兽形,有成串的葡萄和叶、藤以及小花朵等纹饰”(34)。

8、4年夏,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座墓室为9平方米的古墓壁室正面,发现了一幅长2.5米,高0.6米的“庄园主生活图”壁画。其下角画有一块葡萄地,画面上再现了葡萄酿酒从榨汁到蒸馏等全过程。墓葬的年代为距今年前(35)。

9、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有酸梅、梨、葡萄实物等。年在吐鲁番哈拉和卓52号墓曾出土葡萄实物。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发掘出小麦、糜子、枣、葡萄;在号墓发掘出枣、葡萄。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中发现葡萄。这五座墓均属麴氏高昌王国时期(36)。

10、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69号墓出土一串葡萄干,此墓属高昌至唐西州时期(37)。

11、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出土了酸梅、葡萄。年在61号墓出土梨、枣、葡萄实物;在44号墓出土有葡萄干。年在号墓出土红枣、葡萄。年在号墓出土了枣、梨子、葡萄;在号墓出土棉籽、枣、葡萄、麸皮等。年在号墓出土枣子、葡萄、芝麻;年在吐鲁番哈拉和卓号墓出土枣子、葡萄、麻束。此八座墓均属唐西州时期(38)。

12、年8月21日—9月1日,在库车县库木吐拉村之西部河岸,当地称之为“达吾子牙”的地方,先后发现大陶缸16口,四长排成东西排列,最多一排5口,大部分缸口径40,高厘米,细泥红陶,外施米*色陶衣。最大腹径,一般腹径,壁厚3厘米,其中9号、5号缸内还发现了葡萄籽粒。缸盖系方砖(39)。

13、年,*文弼先生在库车县哈拉墩遗址发掘出若干组“陶缸群”。其中A区18口大缸排列有序,缸通高—厘米,缸外涂有10厘米厚的胶泥,缸盖系烧砖(40)。有人认为:此种情况与唐大明宫麟德殿原遗址中发现的大缸相似,大明宫发现的大缸于缸外及口部均涂有泥,缸口封泥并印有文字,注明缸内盛物为酒和蜂蜜等,因此这18口大缸可能当时也是盛酒浆的容器,其时代大致相当于唐。

根据笔者的考证,库车县库木吐拉村之西部河岸与哈拉墩遗址发现的大缸是一种大型贮酒器,其名称“姓”(41)。此类大缸在伊犁、吐鲁番、沙雅等地也出土过(42)。

14、在以往发掘过的吐鲁番东晋时期的墓葬里,曾发现过不少入殉的干葡萄串。有的墓里还绘有地主生活情景的壁画,其中就有葡萄园的画面。哈拉和卓曾发现过一幅北凉时期古墓壁画,壁画下部绘有葡萄园(43)。

15、巴楚县脱库孜沙来遗址的唐代文化层中曾出土过不少干葡萄串(44)。

从考古出土的葡萄实物、葡萄坠金耳环、大型贮酒器、酿酒工具,以及反映当时社会庄园主生活的有关葡萄种植和用葡萄酿酒的壁画来看,西域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是十分盛行的,但分布的地域并不广泛。主要集中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北沿的库车、沙雅;西北沿的巴楚;南沿的民丰;以及乌鲁木齐、伊犁等地,这与文献记载的两汉至唐时期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地方要少得多,其地域范围也要小得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葡萄是一种怕碰撞、难存放、极易腐烂的果实,汉唐葡萄存至现在实属不易。二、尽管新疆地域辽阔,但现今新疆自治区仅是两汉至唐时期我国西域版图的一部分,且历年来考古发掘工作覆盖面很小,所获资料零散或只能集中在少数地点。

本文命题为《唐代以前我国西域葡萄种植历史疏证》,我们寄希望对唐代以前西域地区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能进行全面的研究,但限于资料,只能选择某一历史时期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来论述。从直观或立体的角度讲,探讨我国西域两汉至唐时期的葡萄种植业与酿酒业,有关出土文书比有关出土实物更具说服力。从19世纪初以来,我国西域地区出土了大批文书资料,主要有汉文书、佉卢文书、回鹘文书、粟特文书等。反映两汉至魏晋时期西域种植葡萄和酒业管理方面的资料多集中在楼兰、尼雅遗址出土的鄯善国、精绝国佉卢文书中,反映麴氏高昌王国与唐西州的种植葡萄和酒业管理方面的资料多集中在吐鲁番地区阿斯塔拉、哈拉和卓古墓出土的汉文书中。回鹘文书、粟特文书在此方面的资料虽然很丰富,但时代较晚,不属本文论述范围。

㈠、佉卢文文书中所见精绝国之葡萄种植业

精绝国虽然是汉晋时期我国西域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一个绿洲小国,它地处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东汉初年同小宛、戎卢、且末一道被鄯善国所并,但在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且末、精绝、扜弥、于阗、皮山、莎车、小宛、戎卢、渠勒、乌秅、疏勒、姑墨、龟兹、乌垒、渠犁、尉犁、危须、焉耆、单桓、车师前国等“居国”中(45),精绝国在葡萄种植和酒业管理方面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粗略翻检,王广智所译:T·贝罗:《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T·Burrow:ATranslationofthekharoshiDocumentsfromChineseTurkestan)(以下简称《译集》)中,尼雅遗址出土的与精绝国种植葡萄和酒业管理方面的简牍佉卢文书有:《达摩娑与司书罗没索磋买卖葡萄园契》(号)、《菩地啰及善达耶卖葡萄园文书》(号)、《kori牟罗德耶及罗没索磋买卖耕地及葡萄园协议书》(号)、《耶吠村人达摩阇与司书罗没索磋买卖葡萄园之协议》(号)、《僧人僧迦尸罗将所属耶钵笈之一所葡萄园及一块耕地抵押给他人之文书》(号)、《鸠伐耶、莫伽多、支莫啰及莱迷没四人平分祖父和父亲田园、葡萄园等遗产文书》(号)、《钵吉耶及阿比那收取谷物、酒利息文书》(号)、

《征收耶吠村酒税文书》(号)、《皇廷令卡罗吉耶用驼载酒送且末文书》(号)等十多件。现择其完整者抄录如下:

《译集》号文书《达摩娑与司书罗没索磋买卖葡萄园契》:“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阿没克伐迦陛下在位之16年6月1日,有一男人,名达摩娑。彼愿意将内有15sujada之葡萄园一所以及地上之树卖给司书罗没索磋。给价马1匹。双方同意并作了决定。自今以后,司书罗没索磋对该葡萄园有权支架、拆架、剪葡萄、饮酒、交换、出卖、为所欲为。彼等在主执*官kitsaitsa伐钵及kala迦罗没蹉之面前作了决定。证人为阿注尼耶,vasu凯地耶,sothamgha鸠罗吉耶,sadavita钵克伐耶,karsenave蹉卢迦,sadavita莫伽多,ageta耽没夷迦,yatma色朗伽,sadavita弗娑伐罗及vurgaga罗多吉耶。今后,无论何人若对此事进行告发,发生争执或异议,皆无权在皇廷反案。此收据系由余,司书耽摩色钵之子、司书莫伽多奉诸执*官之命所写。其权限如生命一样,长达一百年。彼等在凯度多之parampula作了决定。此收据系根据达摩阇之请求所写。vasu凯蒂耶断绳”(46)。

《译集》号文书《菩地啰及善达耶卖葡萄园文书》:“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夷都伽·阿没克伐吉在位之28年11月13日,sramamna阿塔莫之两子菩地啰及次子菩达耶愿将4Apcira之葡萄园一所及另一块在misi地内之letgakuthala出卖。总共为五块地。阿难陀购买该五块地,付地价金币一枚,另付两穆立,以后又付12穆立。双方在此公平之条件上达成协议。买卖双方皆很满意。此文件系根据菩地啰及菩达耶之请求在凯度多僧伽比丘之面前所立。证人为:僧人菩达罗支,僧伽之长老,僧人夷毕耶〔……〕僧人及dasavida僧凯,僧人达摩迷多罗〔……〕,僧人达摩迦摩,法师利达犀那之仆人支祗多,僧人祖祗色多及舍那伽。此文件系由余司书阿钵吉耶奉僧伽比丘及菩地啰和菩达耶之命所写。其权限和生命一样,长达千年。今后,无论何人提出异议企图推翻此项协议,在僧伽比丘面前均属无效。企图推翻协议之罚款为布5匹,并处罚(dhamta=danda)十五大板。(其)权限已如此详细(规定)。期限无限。僧人菩达伐摩和僧人跋多罗为证人。”(47)

《译集》号文书《kori牟罗德耶及罗没索磋买卖耕地及葡萄园协议书》云:“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夷都没伽·阿没瞿迦陛下在位之34年2月24日,kori牟啰德耶及罗没索磋达成一项协议。罗没索磋曾向牟啰德耶之诸奴隶买地。该地已由罗没索磋付给报酬,价款potgonena酒1米里马及vito马1匹必须归回。(此地)已由牟啰德耶交给罗没索磋收取。关于此事,kori牟啰德耶现已允许罗没索磋今年开辟葡萄园及耕种该地。秋天(?)无论该地生产多少食物和酒,皆归罗没索磋所有。(价款)potgonena酒1米里马及vito马1匹应由该罗没索磋付清。由于该地,kori牟啰德耶不能向罗没索磋要谷物作为地租,罗没索磋也不能向kori牟啰德耶索取(共为)potgonena酒1米里马及vito马1匹(之价款)秋天,双方将作协议,作出决定。若彼等对该项价格不同意,rathi树及pamni皆由罗没索磋从葡萄园取走,作为彼之财产,彼自己之土地由kori牟罗德耶取去,如同从前这系kurora一样。此事之证人为ogu达摩钵啰,kori牟啰德耶及kistasta楼色都。”(48)

《译集》号文书《耶吠村人达摩阇与司书罗没索磋买卖葡萄园之协议》:“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等等……阿没克伐迦陛下在位之6年4月14日,有男人达摩沙,另一人司书罗没索磋。双方在此干旱和饥馑之时达成一项买卖。彼等皆系耶吠村本地人(kilmeci)。该达摩沙愿将内共有7avacira之葡萄园一所卖给司书罗没索磋。给价6手长治地毯(tavastaga)1条,kavaji1,绵羊2只,谷物1米里马。双方在此公平之条件上当执*官kitsaitsa毕特耶及kala迦罗没磋之面达成协议。证人为cozbo伐钵,karsenava舍楼吠耶,yatma凯托及待丛阿利色钵。司书罗没索磋对该葡萄园有权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交换、为所欲为。今后,无论何人若对此事进行告发、发生争执或异议,皆无权在皇廷反案。此手据系由余,司书耽摩色钵之子、司书莫伽多所写。其权限如生命一样,长达千年。yatma莫莱那断绳。”(49)

《译集》号文书是一件《僧人僧迦尸罗将所属耶钵笈之一所葡萄园及一块耕地抵押给他人之文书》,此文书云:“顷据耶钵笈向余报告,僧人僧伽尸罗将属彼所有之葡萄园一所及耕地一块抵押给他人。汝务必当面作详细询问,葡萄园及耕地是否确已抵押。该耕地及葡萄园为耶钵笈自己之财产,彼不应该放弃。该葡萄园及耕地为耶钵笈之财产,应由接受抵押者归还(耶钵笈)”。(50)

《译集》号文书《鸠伐耶、莫伽多、支莫啰及莱迷没四人平分祖父和父亲田园、葡萄园等遗产文书》云:“鸠伐耶、莫伽多、支莫啰及莱迷没那四人有彼祖父和父亲相传之田园一所〔……〕、葡萄园一所及可耕地若干。现彼等已将全部财产(包括衣服、被褥等等)平均分配”。(51)

通过上述几件佉卢文文书,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鄯善王统治下的精绝国,当时的葡萄园土地所有制形态和葡萄种植业在农业方面所占的主导地位。《译集》号文书虽然是一件“买卖葡萄园契”,但这件契约间接反映出精绝人在葡萄生长期间的管理过程,即对葡萄的支架、拆架和对葡萄的修剪等。《译集》号文书所述“罗没索磋曾向牟啰德耶之诸奴隶买地”之情形,反映出精绝国当时的农奴社会制度。庄园主奴役之下的奴隶虽有少量葡萄园土地归自己所有,但其出售时还要经过庄园主出面交涉,因为奴隶在当时是不具备独立人格的,只有他或他们的主人,才能够代表他或他们。《译集》号文书还反映出:罗没索磋买地是为了开辟葡萄园。可见葡萄种植在精绝国是一项经济支柱产业,否则,民间种植葡萄之风不可能如此盛行,人们种植葡萄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积极性。很明显,《译集》号文书《耶吠村人达摩阇与司书罗没索磋买卖葡萄园之协议》,是在非常之情况下签订的,协议书如实地记述了鄯善王阿没克伐迦在位6年4月,天气干旱,耶吠村人达摩阇一家饥馑难忍,不得已将7avacira之葡萄园一所,以6手长之地毯1条,绵羊2只,谷物1米里马之价卖给司书罗没索磋的情景。《译集》号文书记述的是:僧

人僧迦尸罗将所属耶钵笈之一所葡萄园及一块耕地抵押给他人之情形,由于抵押人抵押的葡萄园、耕地不是他自己的财产,所以受到官方干涉。《译集》号文书记述了鸠伐耶、莫伽多、支莫啰及莱迷没兄弟四人平分祖父和父亲田园、葡萄园等遗产之情形。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尽管是鄯善王统治下的精绝小国,葡萄园土地作为私有财产,无论是买卖,还是抵押,双方均立有字据,即契约或协议书。契约或协议书的基本要素:1、立约或协议的时间。2、立约或协议人双方姓名。3、立约或协议的具体条件和内容(其中包括毁约处罚)。4、证人、司书姓名等。5、比较重要的协议末尾还有主持签订协议人的名字,即断绳人署名。《译集》号和号文书末尾分别有“yatma莫莱那断绳”、“vasu凯蒂耶断绳”字样。笔者推断:在签订此类协议时,还举行了庄重的“断绳仪式”。断绳人即协议签订仪式的主持人。断绳后即表示协议生效。事实充分说明葡萄园土地私有是精绝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态,葡萄种植是精绝国的主导产业。精绝国的葡萄种植业可以说是汉晋时期我国西域诸“居国”种植葡萄的一个缩影。

㈡、精绝人的嗜酒之风与官府对税酒的征收与管理

精绝国大面积种植葡萄为酿造葡萄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葡萄只有经过再加工——酿造成酒,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鄯善人、精绝人嗜酒成风和官府对税酒的征收与管理在佉卢文文书资料中有详细地反映。

《译集》第号文书是一份账单。此单详细记载了鄯善王夷都伽·摩夷利陛下在位之11年6月,鄯善皇后去于阗旅行,路经凯度多(精绝)等地,其所用葡萄酒、谷物、面粉的具体数目。

账单记述:“夷都伽·摩夷利陛下在位之11年6月1日,当皇后去于阗旅行时,kala基特耶曾来此处凯度多,于cozbo索没阇迦之时,彼曾在山里作vasdhiga。当时曾用去下列开支:在山中potgonena酒1米里马4希,又dirplra谷物2米里马10希,面粉(ata)1米里马5希,又1米里马10希作为在山中之粮食。后来,kala病了,又在acona用去谷物1米里马10希,在a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