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晓熙(化名)因反复间断性哭闹而就诊,彩超提示小肠息肉?(注:“息肉”是一种非肿瘤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的“息肉”送病理科检查,诊断为淋巴瘤(一种恶性肿瘤)。
彩超是“树的影子”,病理是“树本体”
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让晓熙的父母无法接受。实际上,彩超是“现象”,病理是“本质”。不同的“本质”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现象”。那么,什么是胃肠道“息肉”?发生于儿童的胃肠道“息肉”包括哪些疾病?
胃肠道“息肉”3D模式图
胃肠道“息肉”是指高出于周围胃肠道黏膜的局部隆起性病变,包括炎症、错构瘤性息肉以及异物聚集或肿瘤。儿童常见的胃肠道“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P-J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息肉样淋巴瘤。
幼年性息肉是儿童最常见的胃肠道“息肉”类型,多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便血。幼年性息肉是良性病变,但可以复发或极少数发生癌变。因此需要长期随访,切除的“息肉”需做病理检查,以排除是否有癌变,尤其是10岁以上儿童。
P-J息肉是Peutz-Jeghers综合征的一部分,该综合征包括胃肠道P-J息肉、口周和其他部位色素斑等表现。色素沉着在婴儿时不容易发现,且随着年龄增长可消退。病理检查P-J息肉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与其他“息肉”进行鉴别。因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发生恶性肿瘤风险高,因此需要长期随访。
P-J息肉显微镜下结构
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斑
极少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在20岁之前可发生结肠腺癌,因此必须做病理检查排除是否有癌变。10岁之前的患者应每年进行体检,包括血AFP及腹部彩超检查;10~20岁患者应每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有结肠息肉则需要进行上消化道检查等。
儿童胃肠道恶性肿瘤常见的是息肉样淋巴瘤,主要有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需要做病理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总之,儿童胃肠道“息肉”比较常见,疾病种类较多,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因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任何“息肉”都需要做病理检查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
本文作者简介:
(周全审稿;赵嘉马骏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