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罕见病种罕见病解读2
TUhjnbcbe - 2021/5/23 17:17:00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0118/4329290.html

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种疾病。全球预计有超过3亿名罕见病患者,中国为多万。目前已经明确的罕见病有多种,其中80%为遗传病。

下面就这中罕见病继续进行介绍:

12

β-酮硫解酶缺乏症

致病原因:是由于粒线体内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体内无法顺利代谢分解体内的酮酸(ketone)和异白胺酸(isoleucine)所致。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呕吐,脱水,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嗜睡有时候会导致昏迷。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患者在新生儿时期和幼儿期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大部分患者都会在5个月大至2岁之间发生第一次酮酸血症现象。

致病基因:ACAT1

ACAT1基因突变位点:

13

生物素酶缺乏症

生物素酶缺乏症是先天性生物素代谢异常中较常见的疾患,可于各个年龄阶段发病,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生物素补充治疗常有明显性疗效,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是挽救患儿、改善预后的关键。

临床表现:

(1)喂养困难、呕吐、肌张力低下、惊厥、意识障碍、发育落后、皮疹、脱发,急性发作期可合并酮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低血糖等代谢紊乱。

(2)神经系统损害可见惊厥、肌张力低下、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发育迟缓、神经性耳聋和视神经萎缩。

致病基因:BTD

14

心脏离子通道病

心脏离子通道病是一类原发性心电疾病,已发现至少26个亚型多个基因突变,目前明确的病种有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的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致病原因:其病因多数源于编码离子通道亚基单位的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平时无心绞痛发作、胸闷、呼吸困难等,通常以晕厥或猝死为首发表现,其特点为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伴呻吟、呼吸浅慢、呼吸困难。

疾病突变位点:KCNQ1,AKAP9,ANK2,CACNA1C,CALM1,CAV3,KCNE1,KCNE2,KCNE3,KCNH2,KCNJ2,KCNJ5,SCN1B,SCN4B,SCN5A,TRDN,GPD1L,CACNA2D1,CACNA1C,SNTA1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长QT综合征(LQTS):又称为复极延迟综合征,是指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伴有T波和(或)u波形态异常,临床上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

短QT综合征:由于短QT综合征的电生理特点尚不清楚,其发病机制并没有被完全了解清楚,目前主要的猜测是由心脏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使得动作电位变短或者使得不应期变短造成。

儿茶酚胺敏感的多形态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早由Leenhardt等于年提出,指运动或儿茶酚胺在3个以上连续心搏可引起2种以上的室速形态,多为双向(bVT)或多行室速(pVT),CPVT患者胸前导联容易出现T波形态改变。肌浆网异常释放钙离子使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的延迟后除极可能是CPVT发生的机制。

Brugada综合征:年,西班牙的Brugada兄弟报告了8例因室颤发生心脏性猝死而又复苏成功的一组病例,这些患者的心电图V1-V3导联都存在J波、ST段及T波改变的心电图三联征,并由此而得名Brugada综合征。,中国旅美学者王擎首次报告Brugada综合征患者存在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基SCN5A基因突变。此外,有些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也能引发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

15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AR)。

致病原因:由于细胞膜上肉碱转运体OCTN2的表达缺陷导致肉碱摄入减少,从而影响到脂肪酸的氧化供能。肉碱转运体表达缺陷致使组织摄取肉碱持续减少,降低了心肌和骨骼肌内的肉碱贮存量,同时肾脏对游离肉碱的重吸收减少,大量肉碱由尿液排出,最终使体内肉碱严重减少甚至耗竭。

临床表现:PCD是潜在的致死性疾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

急性能量代谢障碍危象,甚至猝死;

心肌、骨骼肌、肝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损害;

胃肠道症状,如反复腹痛、腹泻、食欲下降、呕吐、胃食管反流等;

贫血、发育(体格、运动、智力)迟缓、反复感染、癫痫等;

随着新生儿PCD筛检的开展,发现了一些发育良好、无症状的PCD患儿。

此外,长期低酮体性低血糖的症状,易进而造成肝肿大、肝脏脂肪变性(Steatosis)、肝功能指数上升及高血氨症。在心脏方面,较大的患童可能出现心脏肥大等心肌病变,并易进展成心衰竭。在肌肉方面,常出现虚弱、肌肉低张力及肌肉无力的情形。此外,肉碱缺乏也会造成肠胃蠕动不良,造成反覆性的腹痛与腹泻。贫血及反覆性感染也是常见症状。

疾病突变位点:SLC22A4编码区的错义突变;SLC22A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

16

Castleman病

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CD),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其病理特征为明显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临床上以深部或浅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和多系统损害,多数病例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后,效果良好。

CD为非肿瘤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病变本质不同于淋巴瘤。CD又分为单中心型CD(UCD)和多中心型CD(MCD)。

临床症状:

疾病突变位点: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

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中央区呈分支状低强化(黑箭头所示),病灶边缘见粗大供血动脉(白箭头所示)延至病灶内

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中央区进一步强化

17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之一,群体患病率高达1/,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及X连锁显性(XD)或隐性遗传(XR)。

突变基因与临床症状:

18

瓜氨酸血症

瓜氨酸血症是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精氨琥珀酸酶合成缺陷造成的,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情况下,瓜氨酸与天冬氨酸结合形成精氨琥珀酸。要是后者不能裂解,瓜氨酸与氨便积累起来,结果便会发生失禁、失眠、出汗、呕吐、腹泻、惊厥、精神异常、甚至阵发性昏迷。分为两类,即瓜氨酸血症I型和瓜氨酸血症II型。

瓜氨酸

疾病突变位点:ASS1,SLC25A13

高氨血症诊断思路:

突变基因与临床症状:

19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AHC)伴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不全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杂合子于女性为携带者,于男性则是患者。

致病原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或/和醛固酮不足引起,AHC由编码DAX-1核受体蛋白的NROB1基因突变或完全缺失引起。DAX-1是编码细胞核受体超家族的一种孤儿蛋白,定位于Xp21,包括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乏力,体重不增,皮肤色素沉着,偶有高热、神志不清现象。

20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又称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是一类复杂多样的罕见性疾病,是婴儿持续性低血糖中最常见的原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是新生儿和儿童出现严重持续性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这种持续性低血糖对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儿,容易导致低血糖性脑损伤,因此其早期及时诊治尤为重要。在成人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约占全部低血糖症病因的0.5%-5.0%,可见于胰岛素瘤或胰岛β细胞增生。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可为一过性或持续性。一过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的遗传学机制尚不清楚,部分病例与HNF4α和HNF1α基因突变有关。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是新生儿和儿童出现严重持续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病因,约50%的患者可以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

致病基因:目前,有9种基因突变已经被证实可以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包括ABCC8,KCNJ11,GLUD1,GCK,HADH,SLC16A1,HNF4α,HNF1α,UCP2等。

21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MS)是一组由遗传缺陷导致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新生儿或2岁以前的幼儿,亦发生于成人。临床上极少见,发病率低于1/50万,且其临床表现与重症肌无力相似,易被误诊为重症肌无力。

疾病突变位点:CHAT,CQLQ,AchRE,AchRA,AchRB,AchRE

突变基因与临床症状:

22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又称为Thomsen病,是以肌强直和肌肥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遗传性肌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型,多见于肢体近端肌肉、眼睑和舌。

临床表现:幼年起发病后活动困难,运动笨拙,该病多见于肢体近端肌肉、眼睑和舌,先强直,后无力。叩击肌肉局部出现强直,可见肌球,并无肌肉萎缩,病程经过良好。肌肉假肥大是突出征象,帐篷形上唇状如“挑剔嘴”,可有不同程度的吮吸、吞咽困难。若腭肌无力可发生支气管误吸,下颌张开,构成特征性面容,新生儿或儿童可以通过诊断认定本病。常有不能坐起,开始学走路时腿部僵硬,哭过或打喷嚏后睁眼缓慢。膈肌、肋间肌无力和肺发育不成熟可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

疾病突变位点:CLCN1,SCN4A

23

先天性脊柱侧弯

先天性脊柱侧弯(CS)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CS病因较复杂,胚胎发育过程中环境、基因、细胞因子、动态力学、药物等均可通过不同的环节诱导或者促进椎体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临床表现:出生后就有下肢畸形或大小便不正常;背部皮肤(特别是脊柱区皮肤)有色素沉着、异常毛发或有包块;小儿时上半身短,与身体长度不成比例。对有可疑征象者应行X线检查,即可发现有脊柱或肋骨畸形存在,并可测量及记录下脊柱畸形的程度。

X线检查表现:先天性脊柱侧凸的X线表现有以下两个“S”特点:即脊柱侧弯较短和侧弯角度较锐。

疾病突变位点:DDL3,MESP2,LFNG,HES7,TBX6,LMX1A,HES7,ROBO3

24

冠状动脉扩张病

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ArteryEctasia,CAE)于年由Hillnl首次报道,目前研究认为是一种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表现:胸痛、胸闷、心悸,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

疾病突变位点:YKL-40,Rl6,DQ2,DQ5,MMP-3基因断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或缺失突变(ACEDD基因型)

25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90%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仅有红细胞系统发育障碍,骨髓中幼红细胞停滞在定向造血干细胞和早幼红细胞阶段,而粒系与巨核系发育正常。

临床表现:DB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红系造血障碍外,常伴有先天畸形和具有肿瘤易感性。临床上以红系造血衰竭、先天畸形以及肿瘤易感性为特征。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3/4患儿的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1/4为大细胞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或略增高。近80%患儿的骨髓红系比例在5%以下,少部分超过5%。

疾病突变位点:RP基因:RPS19,RPS24,RPS17,RPS7,RPS10,RPS26,RPS29,RPL5,RPL11,RPL35A,RPL26,RPL15基因,或GATA-1基因中一个或多个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或RPS15,RPS27A,RPL36基因的可疑致病性突变;P53基因

8年丰富临床服务经验

分子遗传学检验领导品牌

提供全技术平台解决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信息分析体系

内容丰富贴近临床的检测报告

业内最短的报告周期

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体系

北京康旭医学检验所

海淀区杏石口路益园文创基地C区10号楼

-转

1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病种罕见病解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