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古代称为滴脓疮、天疱疮,这种疾病是
A、湿疮
B、疥疮
C、油风
D、*水疮
E、白疕
2、下列关于*水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
B、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
C、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D、皮损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
E、没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
3、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的代表方为
A、龙胆泻肝汤
B、消风散
C、化斑解毒汤
D、当归饮子
E、清营汤
4、以下哪一项为淋病临床特点
A、龟头红肿,包皮内有多量脓性分泌物
B、外生殖器有多个痛性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尿道口红肿
C、尿道分泌物少,为黏液状
D、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E、外生殖器多为单个无痛性溃疡
5、牛皮癣的皮损特点为
A、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B、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
C、皮损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D、皮损为暗红、淡紫色或皮肤色多角形扁平丘疹,有蜡样光泽、网状纹
E、皮损为基底淡红色,上覆银白色鳞屑,剥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答案与解析1、D
答案解析:*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
2、E
答案解析:*水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本病治疗以清暑利湿为主要治法。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健脾为主。
3、B
答案解析:接触性皮炎风热蕴肤证。证候:起病较急,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色红,肿胀轻,其上为红斑或丘疹,自觉瘙痒,灼热;心烦,口干,小便微*;舌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
4、D
答案解析:急性淋病临床表现:尿道口红肿、发痒及轻度刺痛,继而有稀薄黏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适,24小时后症状加剧。排尿开始时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热痛,排尿后疼痛减轻。尿道口溢脓,开始为浆液性分泌物,以后逐渐变稠出现*色黏稠的脓性分泌物,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分泌物的量较多。当病变上行蔓延至后尿道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度坠胀等现象。
5、C
答案解析:牛皮癣的皮损特点:皮损多为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要点一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辨证(一)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皮肤病在发病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是皮肤病辨证的主要依据,亦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
1.自觉症状
即患者主观的感觉。皮肤病的自觉症状取决于皮肤病的性质、病变程度以及患者个体的差异等。最常见的症状是瘙痒,其次是疼痛,此外尚有灼热,麻木、蚁走感等。
(1)瘙痒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着重在“风”邪的辨证。一般急性皮肤病的瘙痒,多由外风所致,故其有症状流窜不定,泛发而起病迅速的特点、可有风寒、风热、风湿热的不同。
风寒所致瘙痒,遇寒加重而皮疹色白;风热所致瘙痒,皮疹色红,遇热加重;风湿热所致瘙痒,抓破有渗液或起水疱。此外,营血有热所致瘙痒,皮损色红灼热、见丘疹、红斑、风团、瘙痒剧烈、抓破出血。
慢性皮肤病的瘙痒原因复杂,寒、湿、痰、瘀、虫淫、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因素均可致瘙痒。寒证瘙痒除因寒邪外袭,尚可由脾肾阳虚生内寒而致瘙痒,皮疹色红,发热症状不明显,或呈寒性结节、溃疡等。
湿热所致瘙痒可表现为流滋或出现水疱;痰邪所致瘙痒则常出现结节;瘀血所致瘙痒可见紫斑、色素沉着等;瘀血夹湿所致瘙痒剧烈,皮损结节坚硬,顽固难愈;虫淫所致瘙痒,如虫行或蚁走,阵阵奇痒难忍,且多具传染性;血虚风燥及肝肾不足所致瘙痒常有血痂或糠秕样脱屑,皮肤干裂,苔藓样变等。
(2)疼痛
皮肤病有疼痛症状者不多,一般多由寒邪或热邪或痰凝血瘀,阻滞经络不通所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寒证疼痛表现为局部青紫,遇寒加剧,得温则缓;热证疼痛,有红肿、发热与疼痛性皮损;痰凝血瘀疼痛可有痰核结节或瘀斑、青紫,疼痛位置多固定不移。此外,在有些较重的皮肤病后期或年老体弱、气血虚衰的蛇串疮患者,虽皮肤损害已愈,但后遗疼痛较剧烈,属虚证兼气滞血瘀疼痛。
(3)灼热感、蚁走感、麻木感
为皮肤病较特殊的局部自觉症状。灼热感为热邪蕴结或火邪炽盛,炙灼肌肤的自觉感受,常见于急性皮肤病。蚁走感与瘙痒感颇为近似,但程度较轻,由虫淫为患或气血失和所致。麻木感常见于一些特殊的皮肤病,如麻风病的皮损,有的慢性皮肤病后期也偶见麻木的症状,一般认为麻木为血虚或湿痰瘀血阻络,导致经脉失养,或气血凝滞,经络不通所致。
2.他觉症状
皮肤病的他觉症状,以表现在患部的皮肤损害最具诊断意义。皮肤损害(简称皮损),也称皮疹,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但有时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如脓疱为原发性皮损,但也可继发于丘疹或水疱。掌握这些基本皮损的特点,对皮肤病诊断、辨证治疗都很重要。
(1)原发性损害
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1)斑疹
为局限性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不隆起或凹陷。直径达到或超过1cm时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红斑压之退色者多属血热;压之不退色者除血热外,尚兼血瘀;红斑稀疏者为热轻,密集者为热重,红而带紫为热毒炽盛;红斑常见于丹毒、药毒等皮肤病。色素沉着斑如黧黑斑,是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所致。色素减退斑多由气血凝滞或血虚风邪所致,最常见者为白驳风
2)丘疹
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1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丘疹数目多少不一,有散在分布的,有的互相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直径大于1cm,称斑块。丘疹顶端扁平的称扁平丘疹,常见于牛皮癣、接触性皮炎、湿疮等。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丘疱疹或丘脓疱疹。
3)风团
为皮肤上局限性水肿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有红色与白色之分,红色者为风热所致,白色者为风寒所致。常见于瘾疹。
4)结节
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常见于结节性红斑等病。
5)疱疹
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水疱内含有血样液体者称血疱。水疱为白色,血疱为红色或紫红色。疱疹的疱壁一般较薄易破,破后形成糜烂,干燥后结痂脱屑。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
6)脓疱
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混浊或为*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多因湿热或热毒炽盛所致,常见于脓疱疮等。
(2)继发性损害
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瘢痕、色素沉着、萎缩等。
1)鳞屑
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癣)、蛎壳状(如白疕)或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急性病后见之,多为余热未清;慢性病见之,多由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其濡养所致。
2)糜烂
为局限性的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糜烂因损害较浅、愈后较快,一般不留瘢痕。
3)溃疡
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大小不一,疡面有脓液、浆液或血液,基底可有坏死组织。多为热盛肉腐而成,常见于疮疖、外伤染毒等溃烂形成,愈后留有瘢痕。
4)痂皮
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脓痂为热毒未清;血痂为血热络伤,血溢所结;滋痂为湿热所致。
5)抓痕
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结成血痂,皮肤瘙痒,多由风盛或内热所致。
6)皲裂
为皮肤上的线形坼裂,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处,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7)苔藓样变
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常见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等。
8)色素沉着
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有的属原发皮损,如黧黑斑、黑变病等,多由肝火、肾虚引起;有的属继发皮损,如一些慢性皮肤病之后期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多因气血失和所致,如风热疮、固定型药毒等。
9)萎缩
为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变薄所致。表皮萎缩时皮肤呈半透明羊皮纸样外观、皮纹变浅或消失,其下血管较为清晰可见;真皮或皮下脂肪萎缩时皮肤呈局限性凹陷,皮纹不变。常见于一些慢性皮肤病的皮损表现,多因气血两虚,营卫失和,肌肤失养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