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家观点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TUhjnbcbe - 2021/7/26 10:43:0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脊椎动物红细胞表面、骨髓、血浆等处引发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溶血性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细胞肿胀,白细胞减少等。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疸性贫血病、类边虫病、赤兽体病和红皮病等。

病原

对于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历来存在争议。根据年《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的描述,将附红细胞体分类在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最近的研究认为其属于霉形体。附红细胞体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但病原的种类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大小介于0.1-2.6um之间。无细胞壁,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清楚。据报道,猪附红细胞体在实验中可通过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腹膜内注射和口腔接种的途径传播。而自然感染的途径可能是由污染的针头或外科手术器械所造成的机械性传播。实验证实猪附红细胞体可以经胎盘传播。

此外,由于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血液内,又多发生于夏季,因此,推测本病的传播与吸血昆虫有关,实际发病流行的主要途径可能源于此。早在年,就有猪附红细胞体能经蚊蝇机械性传播的报道。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在5℃时可保存15天,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0.5%的石碳酸于37℃3个小时就可将其杀死。

临床症状

临床上急性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时,通常会表现为严重的菌血症,能引起严重的致死性溶血性贫血,此种症状主要发生在小猪,育肥猪和妊娠母猪。未断奶的小猪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和*疸,而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可能会发展成典型的*疸性贫血,同时伴随着食欲不振,体温达到42℃和皮肤苍白。急性感染的猪会普遍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会有昏迷并且随之死亡的风险。被感染的母猪会出现典型的产前高压,母畜在1-3天内出现厌食,体温增到41.7℃,有时乳房和外阴会发生水肿并导致产奶量下降和母性行为的缺乏。

当慢性低剂量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时,机体可能不表现临床症状,或是有临床症状,包括新生小猪贫血,轻微*疸和全身瘦弱;育肥猪生长停滞;母猪繁殖障碍等。此外,猪附红细胞体能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反应,因而会导致动物感染其他引起呼吸系统和胃肠疾病病原的可能性的增加。

诊断方法1形态学方法

形态学诊断方法包括鲜血压片镜检法、血涂片染色镜检法和电镜观察法,临床上常用鲜血压片镜检法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

鲜血压片镜检法虽然简便直观,但是较多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早期诊断,由于感染早期血液中红细胞和附红细胞体形状较典型,有利于观察,而在感染后期阶段,判断的主观性强、精确性差。对于感染强度低的感染动物检出率低,常常会造成一些误诊。

血涂片染色法主要包括姬姆萨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氏瑞氏混染法,亚伯特氏染色法以及吖啶橙染色法。其中前四种方法仅需普通光学显微镜既可以通过染色完成后置于镜下观察,比较适于临床初步诊断,但是因为菌血症是暂时的,且不易区分虫体与染料色素的沉着颗粒,容易造成误诊。而吖啶橙染色法则相对比较特异,能够在染虫率较低的情况下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橙色的虫体,且不易受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但是未处理干净的玻片和白细胞核也有可能发出荧光,从而也有一定的缺陷。

2血清学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荧光抗体实验(IFA)、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相较于鲜血压片镜检法和血涂片染色法,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血清学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原方法多数为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

ELISA方法快速、有效,但是应用于个体诊断时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所以该方法较适用于规模化猪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而不适用于单个猪只的检测和诊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猪附红细胞体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探针技术和DNA杂交技术,临床诊断中较常使用的是PCR诊断方法。

PCR方法是一种高效、敏感的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急、慢性附红细胞体病,包括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PCR方法可将单拷贝的靶序列放大数百万倍,因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将成为该病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其中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定量且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特异性高,但费用昂贵,很难在基层普及。

DNA探针技术可以区分地理区域性的差异,特异性强,缺点是敏感性低,尤其对于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初期阶段,检出率很低,基本与镜检水平相当。

预防

建议使用综合性预防措施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

1预防免疫抑制性因素及疾病的发生

猪附红细胞体病呈条件性致病,多种免疫抑制性因素及疾病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的主要诱因,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实际生产中,采取措施预防免疫抑制性因素及疾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包括减少各种应激,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接种等,可以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

2切断传播途径

猪附红细胞体病自然感染的途径可能是水平传播,生产中可以通过切断其传播途径减少其发病率,可采用多种措施:(1)使用针头、外科手术器械时注意每头猪1个针头或器械,同时针头和器械必须消毒。(2)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3)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减少猪群之间过多的接触。(4)重视猪舍灭蚊驱虫工作,尤其在高温潮湿季节,严防吸血蚊虫和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传播。

3药物预防

母猪产前注射土霉素(11mg/kg体重)或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拌料饲喂,不仅可以防止仔猪发病,还可以避免母猪由于分娩应激而发病,对于生长育肥猪和种猪可以通过加入对氨基苯胂酸拌料饲喂进行预防。或在猪附红细胞体病高发季节来临之前,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全群预防性用药。

治疗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有四环素、金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二氟沙星、强力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降低死亡率,但不能杀灭病原体。此外,需注意采取强心、补液等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

专家推荐保健治疗方案:

鲁抗氯达欣g+菌婷g,拌料一吨;

鲁抗诺可欣g+菌婷g,拌料一吨;

高效防治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治疗添加利养舒g,有效解表,标本兼治!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观点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