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的张奶奶今年72岁。
来到南京医院就诊时,她说
“我已经便秘了30多年了,一个星期才能排便一次。”
“太痛苦了,真不想活了!”
原来,张奶奶30多年前开始出现排便困难,伴有腹胀。后来她自己买了些口服芦荟和乳果糖吃,便秘的症状有所好转。就这样,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靠吃芦荟和乳果糖等排便药物才能排便,一般服用排便药物后3~4天后才能排便。
可是,近1年来,张奶奶口服药物的效果不像之前那样明显了,于是她开始用开塞露帮助排便。这一年来,张奶奶一周才能排便一次。腹胀难忍,痛苦不堪,她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为了治好便秘,家里人带着医院诊治过,但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靠药物维持排便。
经人介绍,家人带着张奶奶慕名来到南京医院,找到了普外科喻春钊教授。喻教授仔细询问了张奶奶的病情,建议她先住院治疗。
入院后,张奶奶的肠镜检查显示“结肠黑变病”,结直肠CT仿真充气成像显示“横结肠冗长”、“直肠反折处膨隆”。原来,这些就是张奶奶多年来腹胀、便秘的罪魁祸首!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经医院普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讨论后,决定进行手术探查。
术中探查证实了之前的检查结果,张奶奶全结肠扩张明显,横结肠冗长,直肠反折处膨隆明显,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切除!
为避免传统开刀手术造成的腹部创伤,喻春钊教授决定为张奶奶进行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全结肠+膨隆直肠部分切除术。手术中,喻春钊教授和朱峰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将张奶奶发生病变的结肠和直肠成功切除。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张奶奶便秘的症状明显改善。
喻春钊教授和朱峰主任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结肠+膨隆直肠部分切除术
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发生与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的改变有关,也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达23.0%。
■慢性便秘基于便秘分型的诊断可以分为:
①结肠无力或慢传输型便秘;
②正常传输型便秘和盆底或排便功能障碍(出口梗阻型便秘);
③混合型便秘。
慢性便秘的治疗
■慢性便秘由于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变程度,有诸多的治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精神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粪菌移植、针灸等等。
■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内科治疗失败后的难治性便秘。
■目前,对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方式有结肠部分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其中结肠次全切除术根据保留升结肠长度及吻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顺蠕动吻合、逆蠕动吻合、金陵术等,对于存在盆底疝、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等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则可采用盆底抬高术、直肠悬吊固定术、STARR术、PPH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治疗。逆蠕动吻合、金陵术等,对于存在盆底疝、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等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则可采用盆底抬高术、直肠悬吊固定术、STARR术、PPH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治疗。
目前便秘的发生机制仍在探索当中,术前准确判断病变的结肠范围、术中精准地切除病变的结肠为关键,如果切除长度不足,则便秘会复发或术后收效甚微,如果切除肠管过多,患者会出现顽固性腹泻、大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
喻春钊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纪委书记,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胃肠外科博士,胆胰腹腔镜外科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肿瘤防治分会大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学会胃食管反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外科学会疝与腹部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胰腺病学会转化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第一批医疗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十二五“兴卫工程”、十三五“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重点人才,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三届“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擅长肝胆胰及消化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微创手术治疗疝气、切口疝、食管裂孔疝、腹腔镜微创胃底折叠治疗顽固性食管反流及低位直肠癌保肛、经肛TEM手术、肠癌肝转移、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肿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深厚造诣。
朱峰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胰腺癌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脏专业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才,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具有人体DCD肝脏移植资质。
擅长各类腔镜及开放肝癌、胰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胆囊癌及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巨脾,甲状腺癌手术,微创保胆取石及疝气手术。具有人体DCD肝脏移植资质。有高超的腔镜手术技巧,倡导腹部手术后的快速康复(FTS)和微创理念。
审核:曹浩李昊阳
供稿:徐方贵(普外科)
编辑:范雨舟
南京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