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腐病是真菌病害,在东北、华北等地发生较多,一般为害不重,在长江以南地区,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则发病较重,如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后,不少园子均发生了程度不一的黑腐病。
一、发病特征:
主要发生在果实、叶片、叶柄和新梢上。果实被害后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发病果软烂,而后变为干缩僵果,有明显棱角,不易脱落,病果上生出许多黑色颗粒状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把子器或子囊壳。叶片发病时,初期产生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4—7厘米,中央灰白色,外缘褐色,边缘黑褐色,上面生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排入成环状。新梢受害处生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颗粒状小突起。
黑腐病和房枯病的区别,病菌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房枯病分生孢子比黑腐病的分生孢子狭而长,子囊孢子比黑腐病的大。
二、侵染及发病规律
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过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过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有适宜的水分和湿度即可萌发侵入。孢子发芽约需36—48小时,在22—24℃时萌发约需10—12小时。在果实上潜育期8—10天。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8—9月高温多雨和近成熟期发病严重。在南方,其消长规律同白腐病近似。
三、发病条件
高温、多雨、潮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华北地区8~9月正是多雨季节,适合该病的流行,从6月下旬至果实采收期均可发病。此病几乎与白腐病同时发生,尤其是果实接近成熟时,如遇高温、多雨,此病则更易流行。
品种间对黑腐病抗性差异大,欧亚种和美洲种的多数品种易感染黑腐病,欧美杂交种群抗该病。
四、预防及治疗措施
(一)预防措施
1.秋后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果园病叶、病果和病穗等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减少第二年初侵染病原菌;
2.人工及时去除病叶,加强田间管理:秋季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结果量,提高结果部位,植株树势强,则抗病能力好;及时控制副梢生长,做好果园通风透光,以减轻该病发生和危害。
(二)药剂防治
黑腐病于果实成熟期发病,可造成贮藏果实的腐烂。因此,中晚熟贮藏的品种应做好生长期中的防控措施。
1.6—9月间可喷百菌清倍液,50%多菌灵或托布津倍液以及1:1:倍波尔多液。在南方,在喷药防治上要抓住花前、花后和果实生长期三个关键时间,药剂以波尔多液为主。
2.药剂防治五个最佳时期:
①4月份新梢生长到15~20厘米时;
②开花前3至5天;
③在谢花后立即喷药;
④谢花后10至14天;
⑤间隔10~20天喷一次药,直至果实接近成熟。如果叶片上已经出现黑腐病或生长季节潮湿,要经常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