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新疆消化通讯》
巨大结直粘膜肿物内镜黏膜下切除术使用“钛夹法”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操作困难是因为切除区域视野不清晰,尽管粘膜瓣等形成可以提高病变区域的可视度,但这很难实现,尤其是肠道ESD。为了帮助粘膜瓣的形成,我们发明了“钛夹法”即用内镜金属夹取代黏膜瓣,直至形成。
研究对象及方法:“钛夹法”用于位患者中个巨大结直肠粘膜肿物ESD术中,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肿瘤的直径、切下标本直径及手术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32.5mm、38.9mm、82min。切除率为97.5%,其中1人有术中穿孔,保守治疗。单个金属夹用在92例病变中,提高了可视度和切除范围;交叉金属夹用在22例病变中,进一步稳定了病变视野,尤其是近外侧病变。
结论:“钛夹法”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巨大结直肠粘膜肿物ESD术中。
图例1:
“钛夹法”运用在结直肠粘膜肿物ESD术过程:
a、首先将患者含有病变的肠壁定位在12点钟位置,这样可以使在ESD术中的重力协助作用最大化。黏膜下注射后,从病变黏膜的肛侧切开,深度要累及粘膜下层。
b、在被剥离的黏膜边缘用金属钛夹夹住的同时被钛夹夹住的黏膜就会向下拉动(显示器显示是向上*),这样比粘膜下层更深的部分就不会被钛夹夹住。*此时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内窥镜图像是上下颠倒的。
c、d、内窥镜的透明帽将钛夹向上(下)滑,然后就可以用电刀切开粘膜下层了。钛夹不仅能将粘膜下层向下拉,对内镜的透明帽也有支撑作用。
图例2:
钛夹的使用模式包括:
a、一枚钛夹用在一个部位
b、两枚钛夹用在一个部位
c、两枚交叉的钛夹用在一个部位
图例3:
用“钛夹法”进行ESD术的一些内镜图片展示:
a、一个直肠的颗粒型侧向发育肿瘤染色后的图像
b、病变肛侧的黏膜及黏膜下的切口视野仍然暴露不充分,因为正向切开是不可能的,并且钛夹张开的角度也比之前略窄
c、一个钛夹被放置在剥开的粘膜上
d、内镜透明帽正在将连带着剥离后黏膜的钛夹向下滑开并是粘膜下层的视野更加清晰
e、粘膜下层被安全有效的切开而钛夹起到了反向牵拉的作用
f、肿瘤切除后的人为溃疡
翻译自(Endoscopy.Mar;47(3):-5)
翻译者:新疆医院消化科赫晓磊
校对高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