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级诊疗后,医院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疑难重症患者的治疗之中。这医院多学科联手做皮肤癌手术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群众不认可;双向转诊不方便,群众怕麻烦……长期以来,由于存在诸多“痛点”,不少地方分级诊疗推行不理想,医院的积习难改,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探索借助“互联网+”建立便捷转诊平台,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差异化医保*策引导群众合理就诊转诊,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90%,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格局。
实现便捷转诊
2月10日下午3时许,孕期39周多的马女士准备在宜昌市五峰医院生产。由于马女士为疤痕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且胎盘已通过疤痕穿透到子宫外,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大出血,母婴都将不保。考虑到手术难度大,医院备血不足,医院主治医生杜云娥决定将患者转医院。
杜云娥随即登录“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填写电子转诊单,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欲转往科室等信息,传医院、新农合部门同步审核。
不到10分钟,马女士的手机就收到新农合同意转诊医院检查治疗相关安排的短信。当日20时,马女士一医院,便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介入治疗室,经过3个多小时手术,马女士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医院接到患者转诊信息后,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为救治患者打好了提前量。”医院妇产科主任佐满珍告诉《瞭望》新闻周刊。
在过去,患者转诊要跑主诊科室、医院新农合科、市新农合办等,盖好几个章,折腾患者家属,耽误患者救治时间。现在有了智能便捷的分级诊疗信息支撑平台,点点鼠标,发出转诊申请,几分钟就可搞定。“长期以来,医疗机构间信息独享独用,互不连通,各为信息孤岛,极大制约了分级诊疗推进。”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曹源说。
年6月,宜昌开始探路“互联网+”,通过联手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健康之路公司)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对接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预约挂号、导诊、转诊、家庭医生电子签约、随访、咨询、慢病管理等多项医疗服务信息的电子化、平台化。
健康之路公司联合创始人郭世俊告诉本刊记者,该医院信息连通,特别是转诊手续办理、转诊落地跟踪、后期报销等解决了患者后顾之忧。此外,该平台组建专业落地服务团队,在宜昌医院派驻第三方服务人员,为患者提供接待、咨询免费服务,解决跨地区、跨机构转诊服务断层问题。
这意味着,依托转诊平台,患者所有的就诊信息都可在平台上由乡、县、医院主治医生同步共享,新农合办公室同步审核,信息流、服务流和财务流得以统一。曹源说:“这不仅方便患者转诊,还由于检查、治疗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减少了医药费用负担。”
提升基层实力
基层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偏弱是分级诊疗推行的一大障碍。要实现分级诊疗“首诊在基层”,且“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再转诊”的目标,就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宜医院人事管理和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改革,通过*策引导让一批医务人员留在基层。比如,在湖北省内率先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副高职称(“基卫高”)*策,80名乡镇医生由此晋升高级职称。同时,将设岗总量向基层倾斜,按标准足额核定人员编制,编制资源紧缺地区通过*府购买服务执行聘用编制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备案管理、同工同酬,为基层补充医务人员人,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43人。
为补充基层医务人员,宜昌在全国地市中率先开展乡级村医免费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市县两级财*安排万元资金,用三年时间定向培养名村医,从年开始再投入万元,定向委托培养名大专生村医,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专生村医”的目标,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后继乏人问题。
借用“外智”强基层。在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间搭建远程医疗平台,建立“基层检查、上级会诊”诊疗模式,撬动分级诊疗,免去群众搭车排队之苦,实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市里看,重症连省院”。
当阳市是宜昌下辖市。当阳市卫计局副局长熊贵斌说:“过去远程医疗只能用胶片呈现,不能在线传输。‘互联网+’下的远程医疗‘升级版’,更易实现医疗机构间影像、心电、检验等信息共享结果互认,不仅帮助会诊,还能培训基层医生,提高服务能力。”
宜昌还重视利用互联网平台普及健康管理工具,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的管理者、干预者和促进者,促进就医行为转变。
宜昌市卫计委*组书记顾昱介绍说,年起,宜昌在全市城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区组建了个“医院专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家+基层全科医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与社区网格员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截至年底,宜昌城区家庭医生签约达到12.9万户、31.8万人,覆盖率达30%,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超过60%。
“居民只需要使用这套智能化系统,医生就可以实时采集居民身体状况数据,为调整用药等提供参考。”医院,医务人员向记者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智能化系统。这套服务包括电子血氧仪、耳温仪、血压仪、体重秤、尿液分析仪等6项电子服务仪器,不仅能提供快速准确数据,还能在后台建立电子家庭随访档案。
宜昌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孔福生介绍,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家医疗卫生机构,医院诊疗服务信息4大类近3亿条,收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50多万条,“利用这些数据,能为监测人群提供全周期智慧型健康呵护。”
“医院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据熊贵斌介绍,近三年当阳市流失基层医务人员近百人。为提高基层医疗队伍水平,当阳市要求市直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晋升副高级职称前要到基层卫生院累计工作一年时间,但在当前*策下,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待充分调动,后备人才亟须储备。
从记者调研情况看,乡镇卫生院医生第一学历多为医学类中专,拥有大专学历的人并不多。当阳市淯溪镇卫生院是当医院,这所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卫生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彩超、尿沉渣分析仪、腹腔镜等仪器设备一应俱全,但中青年骨干医生却寥寥可数,一些本该在乡镇解决的疾病只能上转。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并不是单纯的收入倾斜能改变的。基层生活的单调寂寞,学习交流机会的缺乏,进步成长空间的狭窄,是长期以来基层难以留住精干医务人员的根本原因。”一位县卫生局局长坦言。
谋求合理分诊
此外,为改医院的习惯,宜昌还通过差异化医保支付制度,引导患者合理就诊转诊。
79岁的宜昌市民刘先生患有心脏疾病,每隔一段时间都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最近,他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发现住院费减少了一两百元。
住院费用降低,源于去年10月执行的《宜昌市医保*策支持“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比例提高5%。同时调整住院起付标准,患者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时,仅需支付两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差额部分,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则免收起付线。
*策引导下,群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意愿显著增强。数据显示,年全市有家医疗卫生机构应用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转诊16.3万人次,人均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10%和6%。去年7月份以来,宜昌基层卫生机构月均门急诊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较上半年分别增长1.98%、1.34%,医院月均门急诊就诊人次增长放缓,月均住院人次下降1.36%,全市住院病人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让患者得到最合理的诊疗,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不合理开支,以最好的性价比,最大程度维护患者健康,是分级诊疗设计的“初心”。
宜昌利用“互联网+”,为分级诊疗搭建了一个基本框架,这将成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保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医院,医院做完诊疗后的患者,其康医院,但由于利益关系,医院不一定把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及时转回。目前,湖北省枝江市、武汉市*陂区等已探索构建“医联体”模式,医院与下级医院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以促进合理的分级诊疗。
此外,*府在利用互联网推行分级诊疗时的边界问题也值得讨论。曹源认为,宜昌采取的是一种普及性互联网技术,可以得到迅速推广,尤其是引入第三方公司,节约了*府的资源,*府从过去完全由自己包办,变成管理者、监督者;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的时候也形成了商业模式,形成了多赢。但也有人对社会化公司建立这种平台提出质疑。在质疑者看来,社会化公司掌握海量医疗健康信息,其道德风险、安全风险不容小视,二是社会化公司参与此类平台的建设管理,其准入和运营的公平性问题,也值得研究。
“不管怎样,宜昌利用‘互联网+’推行分级诊疗,群众是有获得感的。这种探索具有较强推广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健康*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方鹏骞教授说。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