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转载此文,觉得写得可以,未见本文作者注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字样,所以,转载了,版权归原作者,要是作者不许人家转载,请今后在文章结尾或者文章前头加以说明。则不转载,谢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多理解转载你文章的人。)
原创正一品历史
“吾家若得此人(吴三桂),何忧天下?”——清太宗皇太极
清*当年能够顺利入关,与吴三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为其本人对清朝建立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因此在清朝建立之后,吴三桂被封为亲王。
作为实力强大的地方藩王,清廷担心吴三桂等人会难以管束,因此决定削除这些藩王的实权。
此举令吴三桂非常不满,于是他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开启了著名的“三藩之乱”。尽管此人后来在衡州自立为帝,但他没过多久便重病离世。
据悉吴三桂在临死之前曾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安排,以保全自己的后代子孙,那么你知道他当时做出了何等安排吗?
(吴三桂像)
吴三桂之死年,吴三桂自称“周王”,继续率领众部与清*作战。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部与清*之间的*事形势发生了重要转折。
原本占据足够优势的吴三桂部开始渐显疲态,吴三桂为了鼓舞士气,于年在衡山设坛,举行郊天登极之礼,册封了皇后以及诸大臣。
(吴三桂登基为帝剧照)
待到登基封赏一事告一段落之后,吴三桂在衡州亲点大将马宝,并命他率领5万大*南下,攻打永兴。此地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部与清*都非常重视。
在这里双方进行了两次交锋,并均以吴三桂部胜出而告终。丢失永兴之后,清*被迫退回广东。等到同年六月的时候,吴三桂皇后张氏驾崩。
(吴三桂铠甲剧照)
吴三桂得此消息很是感伤,只不过时局不允许他过多的伤春悲秋,在短暂平复之后,吴三桂于七月亲自部署对广东、广西的大规模进攻。
在这之后的作战中,吴三桂多次击败清*,令远在北京的康熙皇帝头疼无比。不过到八月份的时候,清廷迎来了一个可以反攻吴三桂部的最好时机——吴三桂病了。
时值衡州天气最为酷热的时候,吴三桂因为长时间心情欠佳,每天都殚精竭虑,继而染上了突发的“中风噎嗝”之症。
这病还没有什么眉目之时,吴三桂又染上“下痢”病症。许是因为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吴三桂密令心腹,要他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自己得尽快托付后事。
只不过遗憾的是,吴三桂并没有等到吴世璠,他在八月十八日的深夜溘然长逝,时年67岁。吴三桂的死对于吴氏*权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留在衡州的部将们害怕*心涣散,于是选择秘不发丧,虽暂时稳定住了局势,但吴氏*权仍呈现出一派“大厦将倾”之势。
(吴三桂铠甲剧照)
后代子孙年,吴世璠因种种原因逃至昆明,本想着自己可以积蓄实力东山再起,但他毕竟没有吴三桂那么强的*事领导能力。
次年,清*分三路围攻云南昆明,吴世璠见大势已去,和皇后郭氏选择自杀,而清*则彻底统一了南方。三藩之乱结束之后,清朝对吴三桂家族采取了及其残忍的镇压。
(继任皇帝位的吴世璠剧照)
早在吴三桂反叛之初,康熙便将作为质子的吴三桂长子以及长孙绞杀,剩余的孩子则全部发往官方为奴。
等吴三桂兵败之后,康熙又将其长子吴应熊的其余六子全部杀死。据一部分史料显示,当时在官府的严密查杀下,吴三桂的直系子孙被斩尽杀绝,无一存活。
(吴应熊剧照)
由于官方的资料以及很多当代学者的文稿中并无吴三桂及其后代子孙的只言片语,这就导致很多人都觉得吴三桂的确已经断子绝孙。
不过随着陈圆圆墓碑的出现,人们才发现,原来吴三桂的子孙后代一直延续着,如今在贵州岑巩县水尾乡马家寨生活得很平静。
(吴三桂后代生活在马家寨)
隐姓埋名这里我们不妨再将时间线推移至吴三桂临死前。当时吴三桂在派心腹去扶持皇孙吴世璠之时,还给自己的儿子吴应麟写了一封密信。
密信中明确指出,吴应麟需尽力辅佐吴世璠,但倘若大厦倾塌,吴应麟可隐姓埋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保住吴家血脉,对此吴应麟一直小心谨慎地遵守着。
(吴应麟剧照)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吴三桂关系密切的陈圆圆感到吴世璠的洪化小朝廷难成气候,于是她坚定地计划了逃避。吴应麟在了解陈圆圆的计划之后也表示十分赞同。
他派马宝将*护送陈圆圆及其家眷南下贵州,帮助陈圆圆等人隐姓埋名。等到达岑巩的时候,陈圆圆授意众人将大量的粮草以及金银珠宝贮藏于此。
(陈圆圆绘像)
做好前手安排以后,陈圆圆又带领家眷们辗转各地,最终落户在现如今的马家寨。马宝将*完成护送任务之后,便返回前线继续与清*抗争。
因为实在是难以为继,马宝最终选择主动投降,被清廷凌迟。而他至死,也都没有吐露一句关于吴氏后代的去向,这才保全了陈圆圆等人。
(马宝将*塑像)
陈圆圆虽然是一介妇孺,但她有着不输给男子的智慧。来到马家寨之后,她迅速选择了当地一家苗族陈姓人攀亲,并认陈姓为本家。
后来为了不让吴氏后代忘记祖先,陈圆圆还亲自拟定十八个字的后代统一辈分以繁衍后代,除此还采取秘传之法,每代只有一到二人可以知道家族来源。
(陈圆圆剧照)
后来一直到嘉庆年间,吴氏后代才陆陆续续改回本姓,但由于担心招致灭族之祸,吴家人依旧非常小心,等到民国年间,吴氏后代才终于敢承认自己是吴三桂后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家报纸刊登了陈圆圆墓的有关信息,这引起很多清史学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