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肠色素沉着症又称大肠黑便病
TUhjnbcbe - 2022/2/15 13:36:00
北京专治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大肠色素沉着症(Pigmentationoflargeintestine)是发生于结肠黏膜固有层的,具有黑色或棕褐色之色素沉着的非炎性、良性可逆性病变,又称大肠黑变病(melanosisoflargein-testine)。

色素沉着可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以结肠远端多见。

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0.5%~1.4%,随着大肠内窥镜检查的普及应用,有很多病例被发现,因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因

本病的病因病理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便秘因素

本病与长期便秘有关。

30—60岁患者易出现便秘,尤其是老年人,因其活动少,肠道分泌功能减退,蠕动收缩力差,情绪不易稳定,排便反射减弱,故更易发生排便困难。由于便秘使食物残渣在肠道滞留过久,蛋白质分解产物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色素颗粒,沉积于肠黏膜可致本病。或由于肠道吸收了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致使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吞噬色素颗粒所致。

蒽醌类泻剂因素

泻药越吃越多,得大肠黑变病的几率也越来越高

年Bartle提出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与蒽醌类泻剂有关。蒽醌类药物包括番泻叶、芦荟、大*等,主要含有糖苷,糖苷无活性,但在肠中可转化成活性配基大*素(泻素)和大*酚(大*酸,分别为三一甲氧基蒽醌和二一甲氧基蒽醌),这一转化部分依靠细菌的作用。

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这可能与含有蒽醌类等药物的粪便在左半结肠浓缩、停留时间较长有关。

大肠黑变病的程度也与服蒽醌类泻剂的时间及总量成正比关系,但停服泻药4~12个月色素即可消失。

其他因素:

Badiali报道有1/4的黑变病患者无服用泻药史。

Berg报道结肠代膀胱后也发生了大肠黑变病,认为与尿液作用有关。

有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患者中大肠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

结肠黑变病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腹胀、便秘及排便困难,少数患者有下腹部隐痛及食欲欠佳等。

部分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

偶见水肿性结肠狭窄。

较多伴发结肠癌、腺瘤和息肉。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正常,少数患者可有低钠、低钾、低钙。

2.肠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的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改变,可网络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肠腔明显变暗。可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息肉隆起,个别病例黏膜无明显着色,而于乙状结肠的息肉活检意外证实为大肠黑变病。

诊断

主要根据肠镜下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黑色素染色阳性,而铁染色阴性。临床表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治疗

对大肠黑变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

多数学者认为,大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肠道黏膜病变,随着便秘症状的改善和泻药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经溶酶体消化、分解,大肠黑变病的色素沉着可减轻甚至消失。

因此,建议多食蔬菜、水果及纤维丰富的饮食,以及多喝水、多锻炼,以减少便秘或排便困难,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和微生态制剂等药物治疗缓解便秘,可减少大肠黑变病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

对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等一些可能引起黑变病的原因应给予治疗,如行直肠前突修补、内套固定术等。

对于已经确诊为大肠黑变病的患者,要定期随访肠镜,及时发现伴发的结肠息肉、腺瘤及结肠癌,早期内镜下进行高频电切或手术根除治疗。

但对无服用泻药史而有本病者,治疗方法尚待进一步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肠色素沉着症又称大肠黑便病